-
UID:170513
-
- 注册时间2010-10-01
- 最后登录2017-07-26
- 在线时间97小时
-
- 发帖553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辛币36
- 威望725
- 贡献值0
- 交易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t;?
q#!uc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 1倍数 8d>OtDLa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Jl4zj>8~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 8SYV}0
H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j0OxR.S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vk
&k(FT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_-h3>.;h9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z?K+LTf8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E3f^'s RLIugz{IH KQ 2]VN"?_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fa3;8!96 M9i u#6P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DKP-R"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_H;ObTiB 体 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j(,Q qB;f 3、长方形: 0ogTQ`2Z: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6ZF5f^M^ 4、长方体 9x:c"S*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CH7jbK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w65/ (2)体积=长×宽×高 V=abh ,iHl;3bu 5、三角形 :|d3BuY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MbJV)*Q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dpE+[O_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h'
wZ7-\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sF} E=lY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tO V+6Uz 8 圆形:S面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3<'n>'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a{{([uZ (2)面积=半径×半径×∏ |w:\fK[ 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5%!:=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ho0T$hB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0{
jRXa-( (3)体积=底面积×高 )v'DQAL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uEk$Y=p7! 10、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rv\<Q-uQ8 \K>6-0r| <vPIC G)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OQw'L[ i|2Q}$3t2 和差问题的公式 _@HMk"A (和+差)÷2=大数
vk$]$6l2 (和-差)÷2=小数 _E
?(cWC gjwp' GN 和倍问题 ~xA'-N/ 和÷(倍数-1)=小数 `4$" mO>+ 小数×倍数=大数 8S)k]$ wf% (或者 和-小数=大数) 0BBWuNF. [jY_
e`S 差倍问题 L>xN7N3&m 差÷(倍数-1)=小数 Iw48+krm> 小数×倍数=大数 T}g;kppC (或 小数+差=大数) {Ynr(J. _jr%s 植树问题 p;C`n)7P7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BG=h1ybz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9oN b= .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Dn9Ta}miTO 全长=株距×(株数-1) Qg4qjX](? 株距=全长÷(株数-1) T3Tk:r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g Ts5xDvJ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0chBw~@*s 全长=株距×株数 4sG^bZ, 株距=全长÷株数 d*!,McBn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Dzp9BRS
2f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s.y!(`q 全长=株距×(株数+1) 1[^2f70n 株距=全长÷(株数+1) O! ;!amvz 8_:jPd!3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44cyD _(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z5Po,@W 全长=株距×株数 z*kn.sW 株距=全长÷株数 C:
H9C 92S<TAdPP 盈亏问题 ,(]hykbXp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CjD2FnjT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F*(<`V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I|08[
mO (h2bxfV~+ 相遇问题 yA6"8f
r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UW40Y3W0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K0b(D8!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b$ 2N>:GwN 追及问题 fv}h;?C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fBo3!B_8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CF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Wb^YqqE ]$Z aS\m 流水问题 p6>3
p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P=V~/,>SZ!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qex.}[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rs<UWk<q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Z#&A zm_mLk$4H 浓度问题 Vw+U?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K3
#4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Dd:Qotu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A/n<VH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D \
( vgoG5 利润与折扣问题 y%z$_V] 利润=售出价-成本 BE:GB?XBH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I=.98v%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O.!|;)HQ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MQLa+I,S4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p6.4h=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0knr <
rq+E"Uj? 长度单位换算 (L
q^C=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x8Izn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Z8<H 1厘米=10毫米 P1)9OE [NyR$yD{ 面积单位换算 S _1R]n1/ 1平方千米=100公顷 ^cX);koO 1公顷=10000平方米 l'mgjv~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e=BC^VW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W*5=Cf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m~%IHWO' A LKU 体(容)积单位换算 {PdyKgM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mKn:EqA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J6=*F;x6E 1立方分米=1升 yn`H }@`k 1立方厘米=1毫升 F~&bgl[YZ 1立方米=1000升 @VVBl I -3F|)qwK 重量单位换算 BQ &|=a6 1吨=1000 千克 \z0" 1千克=1000克 ;}1*M ! 1千克=1公斤 ~-|K5 #
bP1rQ0 人民币单位换算 Bg Uf:PT 1元=10角 PT|t6V"wd 1角=10分 L`3 g5)V 1元=100分 ;CFI*Wfp Fvl_5 l 时间单位换算 >^kRIoBkg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D/Bb)]9I 大月(31天)有: 1\3\5\7\8\10\12月 IhY[c/|i 小月(30天)的有: 4\6\9\11月 #6@7XC 平年 2月28天, 闰年 2月29天 LzP+l>m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e'6RZRLA 1日=24小时 1小时=60分 P>Pw;[b>O 1分=60秒 1小时=3600秒 @G^
l`% ^!?W!k!:V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 Nx,.4CI
F"~uu9u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O57
eq.aT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 !cUAa>iH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He~)i)co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c]#F^(-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3/oVl
6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j<e`8ex?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jq QG+`?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iU1m'(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jDOB
(fE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U z[#t1*
%Q]m6ciAM 常见的初中数学公式 ?%#3p[ 3)p#}_u{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gx6e
44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RCgZ GP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wxN'Lv=R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rf.sN~M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t4~Bn<=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vm
1vX;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P^T]U bv"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0pu_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n+=[M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IL*C/y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c|IH|y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Lw[ $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Z!v)zH
\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X)Aw3}F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gT?:zd=;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Z;-=x
p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auK*\Wjm?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K AqTO0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e@w-4G(;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IP9mv`[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N-$j 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hvwKhQ}wX 23 角边角公理(ASA)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g>u{H: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TgLCT[@T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X; [
9&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Q6]SsV?x 全等 `ZC_F!
E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o
@XhL9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f<2VeJ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hCuUX)>Bt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Fe{lM'
8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j/ow8Jmc*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dXg.[|S*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_F@9Up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 Wz;7 |UC 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qwoF4_VN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nj]l'~Y0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V!:6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 |W:xbtPNy 一半 sWa`-gc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JPRo<jt=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ko2 ?q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ZvM~]8m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luY#l!mx3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Potv@/ 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 <y7nGXzLK 平分线 |@!4BA 44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 .}=gr+<bf 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9]$*$ 45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 U\s.fIr 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L9W'TvTwo 46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F^fL
即a^2+b^2=c^2 :G!i]1x< 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 6Q"fRXM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
=yF 48 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k><k|P[| 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Hyh$-iCa 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MZZEqsD5[ 51 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WzDL(~m+Z 5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F-D9nI4{X 5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c8xg/ 54 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At3> 55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FF^Mh 56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Psm5J80}n 57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S ( e]
@ 58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wG$\Oe6 59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DI"KH)XD 60 矩形性质定理 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PFq1Zai}n| 61 矩形性质定理 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ckykRqk} 62 矩形判定定理 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iGlg@ 63 矩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psSQQo 64 菱形性质定理 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ILN.
& 65 菱形性质定理 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14Y_ oH9 66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 S=(a×b)÷2 @Fvp~]jCb 67 菱形判定定理 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Jbgsxm 68 菱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w[Z] 69 正方形性质定理 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Ie/| 70 正方形性质定理 2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 CC"}aV5 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pMndyuoJl 71 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9kZ[Z
,=> 72 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 KxhMPvN' 对称中心平分 waT'|9{ 73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 +-"uJIwMD 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THEpW{.E 74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r
om`%qp^ 75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 d' Dlg 76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Ib 77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0@
7% 78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 -Ri/I4Xj 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M7{~ov#s 79 推论 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 >6d}7xs 80 推论 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v P;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KSwWo{ed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A6eIf L=(a+b)÷2 S=L×h (JenTL`%u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 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z0NMmz0z 84 (2)合比性质 如果 a/b=c/d,那么(a±b)/b=(c±d)/d rvfS[@>v 85 (3)等比性质 如果 a/b=c/d=…=m/n(b+d+…+n≠0),那么(a+c+…+m) +&bJhX /(b+d+…+n)=a/b 76epkiz;=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 m~c6b{F3Z- 比例 %k3A`ClW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 VC~1QPC9 的应线段成比例 &6deds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 }w&W\g+E$ 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a=@]Ov/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 r}T(?KGx 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6@
s N'c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 '1P~"P3 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dn!$[D@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 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h)D~U(H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z{$2bV 93 判定定理 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MdBJ
94 判定定理 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w>S;}[fM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 qca,a3k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UZvF5Hoe+O 96 性质定理 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 ,58XLu 比都等于相似比 pUF$Nq>og 97 性质定理 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8]Yqx)1]] 98 性质定理 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E{(%U)t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 @:s(L] 余角的正弦值 r`-=<@[ 100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 q#D-}R_RN 余角的正切值 ~/C9VR& 101 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5NGQWg 102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6Uh_&?\% 103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X/Sp!W-H 104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DL<b)# h# 105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L(qrAQ2|z 106 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
b9 107 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wB'GV1|jL 108 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 #w]UP#^io 的一条直线 1zIX
$A 109 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y Ny,$1 110 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IBvm1 111 推论 1 H.o=4[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S@4p.NMU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BLaF++Fop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IX+!+XC"U 112 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8=TM _ 113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Q%>
6u@' 114 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W2>VgMR [ 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D`hl} 115 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 }ZqnsLu[) 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wyS9^F 116 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b,h@.s 117 推论 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 l;7T.2J'Z 所对的弧也相等 T&'p5h=l 118 推论 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 的圆周角所对的弦 qL2!\zt>g 是直径 FT8<a }o 119 推论 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Fo~|Nh| 直角三角形 vd{ban9 120 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 \0j-p 角 'Hf+Y/` 121 ①直线L和⊙O相交 d<r 2Sgv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DR$WsDG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Oz{FM6 122 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 12]rfd 线 Z; 6N7U 123 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 q\TWz 124 推论 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7!sR%h5p 125 推论 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yjE$o?A 126 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 QzLE9 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emT/5'y 127 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pf% yEz 128 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gCh'3 129 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qaWUUf 130 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HO,d{{ 131 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 /M2U7^9``" 段的比例中项 -sqd?L.p 132 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 3R>"X c 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o#A(3&n 133 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 pGRk 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nQ +$ 134 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K&4FFZ
135 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v]h^0WU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Wr+/
9 136 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WQiIS0BJ * 137 定理 把圆分成n(n≥3): SL[ EOz#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
(g0{V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 n?(sn 的外切正n边形 eL" +_lW 138 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Qba`lOkq 139 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o
KW$\ 140 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z&wJ"[nOC 141 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R,8 W7 3 142 正三角形面积 √3a/4 a表示边长 &TTvX%T 143 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 TGDrTyI?y 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W*;r}!ro 144 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Yj"{aFK#u@ 145 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4
++
&P9 146 内公切线长=d-(R-r) 外公切线长= d-(R+r) nixIKOnjC tNvjwgV\ >q&X#E<w 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 dkWV/DAm dD351!- 公式分类 公式表达式 |1%eo. 0<FT=tKm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l~Hu#+O a3-b3=(a-b(a2+ab+b2) EQ [K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
AeGh |a-b|≥|a|-|b| -|a|≤a≤|a| lJvfgP-j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7TW&=(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slnvrel e+~@"^| 判别式 (&i
c3/-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q:cCk#ra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WYddiF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JfqY?Ue_2 vJj}$AlI 三角函数公式 `c)[aP{vN Yr)<1.K4,M 两角和公式 ZHM NG~!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sTY<i VR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Xk] uXx:TN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7S/
\;DF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adO,jN+= yz7Fe 倍角公式 V7<w9MM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7u`:e,'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fnJx$PD~ Og-v][ 半角公式 .k -!/ ^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F"w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VX:Kq<XwQ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kD46Le++B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0F-pt gySl.cxt 和差化积 .Q
W@rV:T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P*H,&I`#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7}L.(Jp9 sinA+sinB=2sin((A+B)/2)cos((A-B)/2 U!
$/'Xi9 cosA+cosB=2cos((A+B)/2)sin((A-B)/2) laR
n![[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qDS~|<Y5 ctgA+ctgBsin(A+B)/sinAsinB - ctgA+ctgBsin(A+B)/sinAsinB #EA` | 5fq4[a 某些数列前n项和 ntxa
FVD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M#m BS 2+4+6+8+10+12+14+…+(2n)=n(n+1) 13+23+33+43+53+63+…n3=n2(n+1)2/4 X=@bzL;eq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P"{yV?CNg 1*2+2*3+3*4+4*5+5*6+6*7+…+n(n+1)=n(n+1)(n+2)/3 NOSLb]; v%muno,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De
([fC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4J7 ^l }ijFvIHV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 (a,b)是圆心坐标 9fy[%M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 D2+E2-4F>0 rL,kDSLs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7Y.mp9, )mH(Hx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9\Md.>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8E[xBaO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B7.<A#y2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Y41b8.|P+ 7H
g;SK6t0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 扇形公式 s=1/2*l*r kx%\Cz 8b"vXNB.f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PDpuHHB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E$@$W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YVs=0j e}NB ,o $sFqM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