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70513
-
- 注册时间2010-10-01
- 最后登录2017-07-26
- 在线时间97小时
-
- 发帖553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辛币36
- 威望725
- 贡献值0
- 交易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5^SL Y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 1倍数 cmLI!"RLe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j62oA$z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IC. R4-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ubi6=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TkjZI}]2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V^h< d{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TP/bPZY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HtI>rj/\
x ^6^A/]
v +Kg3qS"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3ASrM+>w e]d\S]5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VX0o2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0Szt^l 7 体 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H`U>ZJ. 3、长方形: Fo|
rRI2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8g
2'[ci$q 4、长方体 dC}4
Er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E+aE5wmr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w>#.id[k (2)体积=长×宽×高 V=abh Luh*+l-nO 5、三角形 ]O68~+6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y=WCR*N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62xAS#\K>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p["20?^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nqujT8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7!,
p,|K 8 圆形:S面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3rv~r0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W QyMM@# (2)面积=半径×半径×∏ 3n TpL# 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Mh`j$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hK
u85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7/MeE6)i (3)体积=底面积×高 g>Kh? (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I#t#%!InH 10、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cNuBWLG
u&Y1,:hiL U| 1&=8l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_k5-Wd5Ypw )Rw
O2H 和差问题的公式 }D#[yE,=\ (和+差)÷2=大数
-+.-Ab7 (和-差)÷2=小数 q}7(w$& 8F`799[p 和倍问题 fL R.2vJ 和÷(倍数-1)=小数 }KL( -Ui$ 小数×倍数=大数 U[l{cRT
(或者 和-小数=大数) jowR!rqf o,y{fv:ki 差倍问题 &
Mf nH 差÷(倍数-1)=小数 /\uW[mt 小数×倍数=大数 $QuSmA<4lS (或 小数+差=大数) |Q~5TL>b ;ZLfb n3\ 植树问题 Nxt z1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Js8d{\0\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WG*S:_?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T;JA.=I 全长=株距×(株数-1) Q92hI" 株距=全长÷(株数-1) ,Z]4`9c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Cr
F(wVO"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SYzo4( 全长=株距×株数 wo!;Bxo
N 株距=全长÷株数 [;i3o?\_I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ehYGw2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G(bwE9~ 全长=株距×(株数+1) []eZO_o6j 株距=全长÷(株数+1) u*H
V _;5N@2?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c"@,|wCUi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gNo}\
lm4V 全长=株距×株数 N%+ C5e< 株距=全长÷株数 V_7QWIdiy> [kg*BaG: 盈亏问题 vJ!<7 l&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x\XOtjJr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Ry
"`"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0Z~G:$O/i N]@e7P'9F 相遇问题 y <21~g=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WQ<|(:{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EY
9N{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k~Fa E@$HO_;& 追及问题 EPwM+#|e-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c`G~.paY|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F*CE cB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V4
Wn DC%H(2 流水问题 |zSoA=7?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rf2Os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D M:YWNa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erZ%C <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GGwHz]1L qw%wyj7 浓度问题 be{t yV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q4AK<y-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 {dV=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wpPCkfPyL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f0lK,U@P 5U&?P 利润与折扣问题 ns[Q %_ 利润=售出价-成本 Z vO,1B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W_N!f=HW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6P*2Kg`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4wQ>HrS)(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c]lEo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Gj([S17\0: :>otlI<0t 长度单位换算 p=U5qM.O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q'awV
5y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Qra9;
Y 1厘米=10毫米 rY&Y58./ `]:&h' 面积单位换算 %
2lcc"' 1平方千米=100公顷 vErlh:~e 1公顷=10000平方米 ('.r_F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EdsB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7K N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wNm~H ;X3bgA'] 体(容)积单位换算 5hbQUF
,Q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CK+_T}+-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DN;An0
{MK 1立方分米=1升 gcfEJN4' 1立方厘米=1毫升 ?rgk 1立方米=1000升 (t)a u ^aG=vXK`b 重量单位换算 /?P="j#u 1吨=1000 千克 uEKa
FRm 1千克=1000克 YV0K&d 1千克=1公斤 Tb6c]?'U bfjtNF*^ 人民币单位换算 GiN\@F! 1元=10角 *z
A1 NH5 1角=10分 FsYsQ_,R3 1元=100分 UA}oOteG ,d34v*U 时间单位换算 *6e 5T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v{HBi 大月(31天)有: 1\3\5\7\8\10\12月 .)eX(2j\ 小月(30天)的有: 4\6\9\11月 0if~qGm=! 平年 2月28天, 闰年 2月29天 LAwAFma>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PXYo@^ 3 1日=24小时 1小时=60分 %@d~)f 1分=60秒 1小时=3600秒 9fL48f$ Pa!r*(M)C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 SNK
_
.AgD`wba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B}y-zj;T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hwz;V.J"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9>"To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x
GHS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kdrya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RGim):1e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77ID
8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Aq-H g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4h[^!up.7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PjkJsH n7S~nk 常见的初中数学公式 c}>p" c);(+b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G 97
o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aBLE:v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x
p#+{}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UE9r1g`z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E8 C9Q#!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M _z-~G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LMvsYc~]q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o~9a N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yXx}'=&!0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mmj6YQ0a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Qm\VZ<6/5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ES#K'Lf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hD:$Sv/H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TCOm_Y/qL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a7>\74E0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A;A>Q`JJF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Vi~F
Q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t
o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Y"&c .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j+J?Y^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lU<n Wf 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g$dz?^CK& 23 角边角公理(ASA)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n!<h,S'2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9H<6k*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Kg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LAwl9YnG: 全等 Rg6e7JVu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JUlV$b.)J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nM)=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V`ypFme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M/,jHG8v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M|V6n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1MM8 Q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QDC]g.x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 `_;VD?")*l 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zV }-_u.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Yd)Fm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An e.sS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 H+>l][ 一半 _YH)E^If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7QlA/iKqK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P:")Qb2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5!PU+9Kh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AY`\G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m{bw(+r 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
rtz%(4aS 平分线 04wmN 44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 >#RXYDd 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m?
# 45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 [yF4_UoF 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IYy2EK[s 46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l%^'K%'b 即a^2+b^2=c^2 J8x>vC 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 c!BiGw,;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r$*p 48 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hfGA7P" 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7
='M&Za 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Zk9 t& 51 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U9KnW]O%" 5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b:S#Sz$ 5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sBa{0 54 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nO~TW 55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9*%Uoy: 56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TY=BP!s 57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y9 58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eFPDW; 59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UEJX0= 60 矩形性质定理 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4V7{5:oa 61 矩形性质定理 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w;(R 62 矩形判定定理 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av1*i3 63 矩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l
U9*e9 64 菱形性质定理 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dfo{ B/+ 65 菱形性质定理 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DE`tkV8 66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 S=(a×b)÷2 ;q&>cnLDR 67 菱形判定定理 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j_?U6$xi 68 菱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TY,w3E_ 69 正方形性质定理 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uL!{xuN 70 正方形性质定理 2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 (,E.1j]ji 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isBE}sT{ 71 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MOFIR
wVZ+ 72 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 * SG0-_S 对称中心平分 he/UvMu 73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 ^zv28Wq> 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bYEq`kjzc 74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h~MIpWR 75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cll? 2 76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SZCFdb 77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pt;kN&A^ 78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 L`ZH.fN 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Ve&(izI
h 79 推论 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H5Rn.n( | 80 推论 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vVou_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g|PVOY+|^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 /9@p L=(a+b)÷2 S=L×h I hvL2zB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 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mb*L'y2r 84 (2)合比性质 如果 a/b=c/d,那么(a±b)/b=(c±d)/d }Xi
S:
85 (3)等比性质 如果 a/b=c/d=…=m/n(b+d+…+n≠0),那么(a+c+…+m) 3`&2
- /(b+d+…+n)=a/b J}coWjw`q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 =J,aB p 比例 <8Qa"<4f;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 Nd&u*&
S 的应线段成比例 MdWT[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 kg$<^:uX 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0j1I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 ".qh]RVjV 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d[)U<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 j"E_nV:Qc 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z$-NSlI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 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ll`F7B-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1X/
q7lR 93 判定定理 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h{]l?6` 94 判定定理 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e/WR\B'1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 i%M2(8&^Q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J*8fGR% 96 性质定理 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 "~4ULl<i' 比都等于相似比 C,w$)x5kls 97 性质定理 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N$#cz
98 性质定理 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bf
`4GD(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 tLpDIA_8 余角的正弦值
_?3bBBy 100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 ,2)LH'Xx 余角的正切值 bgd1j,PWbW 101 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EM*YN=S o 102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6P'
m0 103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Ftm%@S ? 104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3QE3;4 105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V&DS+'P 106 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oSt-w{! 107 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KR`%fD0 108 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 P'Jw: )k( 的一条直线 aIk%$M at 109 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9i,V{$c`" 110 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YSt' ] 111 推论 1 :<s)QD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aF$HF;-y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O_5OT4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3_IuK6K2 112 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x~}RL-Y2o 113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F
ZvtcCa 114 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Q^8C*ekfg! 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N`/6
By 115 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 ;h3uMUCml 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JqH.Sqk 116 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t
/hjm"$ 117 推论 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
,|b<as@X 所对的弧也相等 g[j"]~ 118 推论 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 的圆周角所对的弦 #5T+P8 是直径 77OH.E|$ 119 推论 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_.Y?BAQ
直角三角形 ]OHzE]Q 120 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 Xb42R1 角 9q;\;- 121 ①直线L和⊙O相交 d<r H~@E&qd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7%nMTZ@&v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2-u>=r0L 122 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 38%]GQ 线 QhK]>d. 123 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X LPO_tD 124 推论 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R\+p`n$ 125 推论 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gydPy
* 126 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 Nl7"|()e 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ejE)VL=8h 127 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e.i5j^5u 128 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2_0OSbFv'P 129 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UR?[ba_h 130 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UGEC_ 131 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 TE0hVw0c 段的比例中项 u(? 132 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 g!<@6\RB 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8p7Uvn+m* 133 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 i
4eb\j 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Y*0%lq({H 134 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LI?rz<H!D 135 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B5!$5Qc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o\8yYX 136 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Q3aJ98)2 137 定理 把圆分成n(n≥3): :a}hd^;[%8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S
1|[}nYP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 Fy<dk}@ 的外切正n边形 5-bd1
!o 138 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koC2bX 139 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QdG_zK>|e 140 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xu<xy@E 141 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9S.Uo[YY 142 正三角形面积 √3a/4 a表示边长 [[?:,6I 143 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
pSASMc@ 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RNiZ2: 144 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8|?$KLz?F> 145 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j%b/1@I 146 内公切线长=d-(R-r) 外公切线长= d-(R+r) G7`7e@{ O GrVy=rd \<~[uv' 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 [,-MC7>] ZYrXav< 公式分类 公式表达式 V$-IRdb Tm@m
k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GAjJ a3-b3=(a-b(a2+ab+b2) y&A*/J4P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ow
~(k5k: |a-b|≥|a|-|b| -|a|≤a≤|a| L!DP*XDp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F`U%xn,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G6Z2[Ej1 uU6+
cD
p 判别式 4_`+&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u%#bu^4"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UHO05^8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Z*nC
;5Kd Jk|c!,! 三角函数公式 _I~W!8&w> DVRE ;+Jt 两角和公式 1Af~6jz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vKDRjrF-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C2,,+* v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Se*GR"Z+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X#-U sW#6B+5_k 倍角公式 Ym-uElWo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A5+vz u^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r,l PV>-"2n 半角公式 4W~pAruwr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OR4!73[I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9rtcI[&?0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J
\1&3r|R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 W(m
eM+]KG)} 和差化积 gec<5Ewg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xe|o(!(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8MM#q+8 sinA+sinB=2sin((A+B)/2)cos((A-B)/2 d$kGYMT" cosA+cosB=2cos((A+B)/2)sin((A-B)/2) Tul_/` An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s*:J=+D]G ctgA+ctgBsin(A+B)/sinAsinB - ctgA+ctgBsin(A+B)/sinAsinB |~CN]N VLN=9 某些数列前n项和 ;58l_ue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sFP{rFx~ 2+4+6+8+10+12+14+…+(2n)=n(n+1) 13+23+33+43+53+63+…n3=n2(n+1)2/4 8\`]T
%h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CfoSow- 1*2+2*3+3*4+4*5+5*6+6*7+…+n(n+1)=n(n+1)(n+2)/3 4)-LlYS_d< BM1uZJ0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sn/^#Aa=N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Sc_E}q|e _{KQQ
5k\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 (a,b)是圆心坐标 Ta%{Wa\U9z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 D2+E2-4F>0 v'S}&zmF]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8fnxWR >tqLwC."'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P4fR7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Tl %#N"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w:Tz&$&Y$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p(3Ap2TY WtFv"$V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 扇形公式 s=1/2*l*r c{6!}0Q4 $Dd IY}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bJ]g2C7`36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3A66 O~zT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q/?#+d @X"p"3V ^:\|6`{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