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70513
-
- 注册时间2010-10-01
- 最后登录2017-07-26
- 在线时间97小时
-
- 发帖553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辛币36
- 威望725
- 贡献值0
- 交易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I4'5P}1yp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 1倍数 @3) (BpFe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qyZ"
%Kz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p
V9IHs}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t^E~HLm,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M\o9I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y^;#&k!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ZT'`hK_up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L
Sx qU+t/C. fa-IhB1!K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8x(&+/@ qB~rQPa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V\>K]mwD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kiv>{ 体 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1ct;A_48 3、长方形: /
z4$gb7Y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i.0$L
4、长方体 WYH Q?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YJ^]
u}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X.OD`.!> (2)体积=长×宽×高 V=abh bn#"?6Z2 5、三角形 q8FTi^=Kb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Bn^0^J-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H3^e}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z-C*%~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PY_u/<u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F+KqZ.2 8 圆形:S面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G/k2Pe{SL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g,Lq)'N;O (2)面积=半径×半径×∏ {
d=^}-^ 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w{Ivmdto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iJ-23_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hG-~z< (3)体积=底面积×高 xqeyD* s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UvJ}b 10、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02f~En}>6 @'w"R/,n-@ 4QH3fTv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H['N ]_Vx{oT7 和差问题的公式 p#&h=,W} (和+差)÷2=大数 Ok|*
!!T (和-差)÷2=小数 )mg:_K VF&(8X\ 和倍问题 &:;:"{t}Do 和÷(倍数-1)=小数 ojafy} 小数×倍数=大数 ~FZ&.<s
(或者 和-小数=大数) Z~AO0zUKY xu>9(,l 差倍问题 AS
!?q 差÷(倍数-1)=小数 riUwBiVa?2 小数×倍数=大数 \RNNg (或 小数+差=大数) 44gPCW,u YpWPz %`: 植树问题 cA2V2S)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glLre^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 \5v^l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35A|BD)q 全长=株距×(株数-1) O@tU.5*$5 株距=全长÷(株数-1) ?8I?'\F;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lsgh#x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zkt+7,vI 全长=株距×株数 ],>@";9u" 株距=全长÷株数 <->{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l6K(*2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o15-ZzE- 全长=株距×(株数+1) }{,^@xdyW 株距=全长÷(株数+1) "~#3&3HVS FTX=Wyr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N,`$M.|?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4 {KV. 全长=株距×株数 SbND
Y{5RO 株距=全长÷株数 &T+atL `N !F*5M1Kjd 盈亏问题 :yL] ;J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c'^?/$H|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ed]=\Key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wu7Lk3 i@C].X 相遇问题 1Lc#m`Jln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Mj)J" m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6o!!=}'E[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US+Q~GTA p09HL%~R 追及问题 .?D7dyU l1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3r<~Q7e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bENdMH";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X@'uy<tI- bZ?v-fn\D, 流水问题 ~d
o9;8v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M./@U*g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Sj-n;F|=X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c#XXp"7k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61Bwb]\f/| cpe+XvBuK 浓度问题 }d[ kxo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ZXu>,Jy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bbtGXfI+SB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e|NG"<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YYf1o[+
L(/e&J@>< 利润与折扣问题 )#EGTRdo 利润=售出价-成本 J}*,HT *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g%ndvdb m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qaqBOHI6G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yd^{tQi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S&&|Fc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A i)o2klIkB 长度单位换算 j?A/#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7yG#Z)VE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D>G8 1厘米=10毫米 zbXI% O)C\vF# 面积单位换算 0Be<X 1平方千米=100公顷 zE336 1公顷=10000平方米 )s)I2Z+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hP=WFD&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4qphA9i1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mXd h(<,fg1 体(容)积单位换算 szb_*)k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vY(o1o
x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i#&z2h-b 1立方分米=1升 fWCo;4<5? 1立方厘米=1毫升 9?A)n4b;
1立方米=1000升 x5|I ko5 @qNq 重量单位换算 ~De"? 1吨=1000 千克 #Z}Rfk(~ 1千克=1000克 +s
"hqm 1千克=1公斤 Bz_^~b7 ,QOG!T4 人民币单位换算 g
D0eFTN 1元=10角 +cD<:"L'g 1角=10分 l3KVW5-!gS 1元=100分 XpIklL7 xVf|G_5$ 时间单位换算 Km%]1X7T6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8|b3j^u 大月(31天)有: 1\3\5\7\8\10\12月 P!~MZ+7#& 小月(30天)的有: 4\6\9\11月 2;[D;Y} 平年 2月28天, 闰年 2月29天 GSY(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Kc!}`Pm 1日=24小时 1小时=60分 QEm|])V 1分=60秒 1小时=3600秒 }wWKFX `uq8G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 ,oORW/0iS -<c=US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d)B@x`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jTf@l?|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
F"Q1 wI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CHdX;'`*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4qN{n#{+]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aC^\(wp[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Rh3eLt~|(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heltgRt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x[ w70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V Jz?j[ 常见的初中数学公式 _U$<xVnP ;5wn67'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efSM`!%j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Y+J-EQ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xqXo0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o=u3&liBi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K_ET> !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o/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O1rvaOlr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Tz1"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NWP5If|'X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PUz*!9HC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LnFdhrB@x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ZufR{^W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7WZrSC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OGBHos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B5gj_^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HX<,l8f%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jLy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Qf58ig-vCY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pny11C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M^,=^>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ylUrLQ\ 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VGLaN%| 23 角边角公理(ASA)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v]IJfRH*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8re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7wWFr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QG xd!4 全等 F@^~7ZmP`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SIe="YG]<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w _u\p a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sP/z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rJd,Rd
t.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68bQ;Dv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NnO~dRx{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k=2Lo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 h~A/ y!
s 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LO'**}vm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zNYZ#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Q2, "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 +~St !QV% 一半 cy*?&~;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2:*w~|6>}5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E>4)MD y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J'Y&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B*qi_{Gp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ImCe K 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 Pih tf4i 平分线 iy6On,UL 44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 O7u(}$D
L 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2^XGGB0 45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 ]~844Jp 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7t3X)A
h 46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VKK#J/ 即a^2+b^2=c^2 iz5CAxm 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 "lQ*1.i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
O'3|M 48 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M$.+V{a 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gwNq
x" 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3NZK*!@' 51 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z_g~ 5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s|@6S8E 5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m
L@e'r 54 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s qc
P 55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sc+3-TF 56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d; [C6d 57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FK6[>(QO 58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8HHA:GP 59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PEN\-*Pv 60 矩形性质定理 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y-iJ 61 矩形性质定理 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D>|H 2 62 矩形判定定理 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
|e,05aM 63 矩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E"\/M 64 菱形性质定理 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p$SX 65 菱形性质定理 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Xr=4V:a+ 66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 S=(a×b)÷2 J`^ag' 67 菱形判定定理 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zFfoqb#*g 68 菱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C2fGY
u 69 正方形性质定理 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R= a|Blp 70 正方形性质定理 2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 $v,dz_O*\ 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yvQ[U~PQ 71 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yH7F''O7 72 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 2`.cK 3 对称中心平分 R|JC1f8P5 73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 M-\Y"]sW 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id9j 74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5BX:% 75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1m+p;T$ 76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sPd Gw~{ 77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Y-{Kn6`_ 78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 kSC}a
N' 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dCb`xR} 79 推论 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AC]#' 80 推论 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
H!28h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X2 Vrn'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Kj V:| L=(a+b)÷2 S=L×h w'L\?pI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 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BD~xP( 84 (2)合比性质 如果 a/b=c/d,那么(a±b)/b=(c±d)/d mrTlXXz 85 (3)等比性质 如果 a/b=c/d=…=m/n(b+d+…+n≠0),那么(a+c+…+m) 832v"kCD /(b+d+…+n)=a/b A+HF@Uw}^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 ,/[6e\0~ 比例 })uGRvz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 rMXN[,|v 的应线段成比例 9s_vL9u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 7}1~%:6 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QpZ:gM_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 ;sfb 4x4 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d3bt~b'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 2*rH?dz8E 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BNz 5lrfq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 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g"Ljm7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Y~"{cD 93 判定定理 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
r!1<AAE$ 94 判定定理 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3WN`y8l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 *?o{9v5}(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0?mBy!-O 96 性质定理 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 _a_7,bk5 比都等于相似比 @HT% n 97 性质定理 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QFfK0X8cC 98 性质定理 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ZFp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 NHB4y /2 余角的正弦值 CPgC jtY 100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 MRQ.`IoS 余角的正切值 4f@o mAM 101 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_AYXc] 4% 102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V]cY` 103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OtSL*'7> 104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_|]Ufr!a 105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h1:aKm! 106 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hp8%.V$f 107 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KN$}tCU 108 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 b`L%t:u{d 的一条直线 `/_o!(Z` 109 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Cv
}Qwy 110 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r/& sub"X 111 推论 1 "~`I::'c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d#6`&MR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Z.d7U~_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a5 *2h{i 112 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2#o>Z4 r{ 113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Y;nZ=9Sw 114 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m7?3/YG 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pqUCqo!m\ 115 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 f @8mS 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J]fcE%T0R 116 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og4UhP^UET 117 推论 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 a-y+@#;2_ 所对的弧也相等 ?MXejEC 118 推论 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 的圆周角所对的弦 33jov
K2 是直径 &lR 6sb\ 119 推论 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Wh}f3C 直角三角形 L}GC<D: 120 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 "mX\&%i6\p 角 XX
bqQhf 121 ①直线L和⊙O相交 d<r ~SQ?BoCI[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ag$Vgl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N03G>fZ 122 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 .b\$MZ"( 线 cQG
+$0( 123 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0MV>"aV 124 推论 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TSi0R 125 推论 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
G|qD 126 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 rJFc({ 0
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O#&c6MDB: 127 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KBifU" 128 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0ph{ 129 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rxr{/8%f% 130 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tkT<o-u<J 131 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 M@h|bN 段的比例中项 "@evXql3` 132 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 _C.BF
E_p 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5?p2%KQ 133 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 ^Y<|F!0 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Zkx[[
gzL 134 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ANvR i+ _ 135 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Hu!V`+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g wz7krUTe 136 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C(S'#cm 137 定理 把圆分成n(n≥3): rX*H)3F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1<+2kBuY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 ;g6M%;1- 的外切正n边形 x2@U.r"zo 138 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t(GR)&>.2 139 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0_k'.5l% 140 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pp.6Ex
(R 141 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Y^36>1.: 142 正三角形面积 √3a/4 a表示边长 6)z?f4, 143 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 K6y :mJYp\ 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ay1YOfa* 144 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s?zAP O8Sz 145 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W|#*=R 146 内公切线长=d-(R-r) 外公切线长= d-(R+r) /V=24\1Ky H1I{/g 6}75iIKi 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 (&&4J{`W9 ";BlIovT=R 公式分类 公式表达式 6`!Fv- p7);uF^O%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gWrgnlq
a3-b3=(a-b(a2+ab+b2) ~CVe yk< (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l'2
z@N |a-b|≥|a|-|b| -|a|≤a≤|a| nM\eDNK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x:ZF_wbb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mG--I 1h>yu3O 判别式 IC6gU$e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1?)Xp|O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ub7zA!%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Q
s.pGi0W iP@ZM=&wz 三角函数公式 [(o7$i29|% wx\v:A 两角和公式 iQ4);du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Z?pnj8h
-&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H(2!1?N+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_tSAI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 .SJ~`S 76>7=#m0u' 倍角公式 Bt1p'g(V|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Ad:TY
pLD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D6CS8
~" "oWwc
zzO 半角公式 hOFOO_byzO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MepuIh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WtR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iZPCNS"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E8Z:-R V~S0hqW[ 和差化积 'D6T8B4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M(RZ/x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_FXZm50\g{ sinA+sinB=2sin((A+B)/2)cos((A-B)/2 p(PMZVV` cosA+cosB=2cos((A+B)/2)sin((A-B)/2) ]E_h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PGYXhwOI ctgA+ctgBsin(A+B)/sinAsinB - ctgA+ctgBsin(A+B)/sinAsinB ;2@BO-3K
.w> 4 某些数列前n项和
+zu(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n"+[ :w4 2+4+6+8+10+12+14+…+(2n)=n(n+1) 13+23+33+43+53+63+…n3=n2(n+1)2/4 m~@;~7I x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o[v\|Q`d 1*2+2*3+3*4+4*5+5*6+6*7+…+n(n+1)=n(n+1)(n+2)/3 %ThyOl@O (
xXGSx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fq5_G~c=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qP2ekI:y C|d
\3S\(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 (a,b)是圆心坐标 7a#4tqM#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 D2+E2-4F>0 |X,|QC*7?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e?`5>& Up wUiys/OVM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N-jTc?mT~&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3l[McZ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dR
SysB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N+LL@[ ^M%uV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 扇形公式 s=1/2*l*r N;Dni#tQ` %@;6^=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z ^_*&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d}LR l" _n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LUH" so)"4
SEu RG3l.j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