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70513
-
- 注册时间2010-10-01
- 最后登录2017-07-26
- 在线时间97小时
-
- 发帖553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辛币36
- 威望725
- 贡献值0
- 交易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5E}]U,$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 1倍数 \(zUI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
wp _U/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vJX0c\e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0^F!-b^z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nY
?&k$n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f%q ?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KcpQ[6\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iWkC:fQz S&Hgr_/}c N7)K\)DS!z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V%`\x\Xat x}{O9LiR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j4/ohwTDY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sy6[%8D$ 体 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my-4c> 3、长方形: Q*e\I8R}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wz Y{ii 4、长方体 dkQP.Tj$i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y6H`FFqK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xlc2,L;i (2)体积=长×宽×高 V=abh {c<cSrfI 5、三角形 ^5k~7F.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v+yeGIK S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9W,1wg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f'Oj01[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iRV=I,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9j0o)] 8 圆形:S面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UunZ/A$]m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uo@k' (2)面积=半径×半径×∏ w,0OO
f 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jm'^>p,9G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3 k/X;:,.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x@ V7X (3)体积=底面积×高 UI~ hB4V$]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J-D
@b; 10、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0])[\O`j fd&>p 8}Q2!,9Q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g?u=n`k]\ s;[WN. 和差问题的公式 F U)=+m (和+差)÷2=大数 L9!\\U (和-差)÷2=小数 SXNde@%
{ DIkf#} 和倍问题 74c5\UxA 和÷(倍数-1)=小数 ^#4<~zU 小数×倍数=大数 xE*.,:,& (或者 和-小数=大数) on1B~?*D F^?DnZs
差倍问题 *{O[
} 差÷(倍数-1)=小数 E7I$GD 小数×倍数=大数 xgvwH?< (或 小数+差=大数) IUD@Kf]S B!4~A{ 植树问题 e`K{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p]7IoO
-@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F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CAxE0d$B 全长=株距×(株数-1) R ^INl@(O 株距=全长÷(株数-1) :xY9eq=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HY(XI u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0aJcX) 全长=株距×株数 eEYzA 株距=全长÷株数 f7;<jj;w7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Fnd_\`9{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F/s( 全长=株距×(株数+1) 4MCj*ok< 株距=全长÷(株数+1) %kP=VUXj \AB)L{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F><ficT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nUCOH
VI7 全长=株距×株数 CbOCL~ " 株距=全长÷株数 NFqGbA| h1$75E?, 盈亏问题 U
[Lr+nKo\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h"f_T
[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oA;ZDO06r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7s Gf_`Z 1=PTiDMJ<* 相遇问题 HI[Pf%${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tCv}+7)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WfYG#!}x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bCaDTz N%)q.'M 追及问题 h&rZR`g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RP k'1nD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Q9&H/]"v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B'b OK`p fGWXUJ 流水问题 7}pg7EF3z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pd
s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FJn.V
1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kjSg7m*: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nW
oh(a l]~IZTC 浓度问题 O-3a
U!L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TK0W=&6#A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A
c >&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OMBH[_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3KtJT&RuL x
}]"jj2x 利润与折扣问题 oFsV0 {x%) 利润=售出价-成本 D J7U6{KLq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uIp4@(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U&#`5u6'j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VL|Z+3L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RSnBG"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bKEiS8x WS%yV|e 长度单位换算 9|m:2["|?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Mt@Ma ]!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jVqpokWH 1厘米=10毫米 WYIv&h<h" 2G_]Y8 面积单位换算 +fQJ#?N2n 1平方千米=100公顷 MHA_b^7? 1公顷=10000平方米 F!-%v5.y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p^'[B(O77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Q07&7SH_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UtRwZ(09 FB
%-
$ 体(容)积单位换算 iV!V!0- @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FbXur- et^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B`)bo}h 1立方分米=1升 %8xK BL]J 1立方厘米=1毫升 b,>>E^wd! 1立方米=1000升 3u<
ntx >< {vQ:4O!: 重量单位换算 2q*wYuc 1吨=1000 千克 BKYyc6iE 1千克=1000克 bHQ) :W 1千克=1公斤 fm!\**Q1 7;pQ'FmZJ 人民币单位换算 |OuIQhoE 1元=10角 bRr3:"=sE 1角=10分 o4agaA3k 1元=100分 F45-M[z $weC '-n@ 时间单位换算 ,Kt51vG i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x0lAJaG 大月(31天)有: 1\3\5\7\8\10\12月 U/_hH*N"! 小月(30天)的有: 4\6\9\11月 o/&
IT(v 平年 2月28天, 闰年 2月29天 xtK\-[n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Lb{.} 1日=24小时 1小时=60分
?P/73p 1分=60秒 1小时=3600秒 *&hbfsP: 7R5+Q\W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 w:mm@8N 1\g r
;b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ZKM@U?PK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wngS=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A$ sm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hoLA*v2<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O&HCT|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t/l<X]o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yR"mRy1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yI^7sf7k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lNTbd"}$: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R*2F)e\| yq[@Cw 常见的初中数学公式 .Ad9(s by\Sq}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lR7
@S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lbC,*U^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
ea K]|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Vlge*4q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tYYX<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d\25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R@U4Ae{+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
7KR`H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J)&+H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tYhcoV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s -@m<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g{f7} gTG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tq51;L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7p&n3dz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s!x;nw[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QlS_{XV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pF(6M3>IN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s'bTP(wl9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F3es`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5=R]1YI~$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9TwKd0AT$& 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GI
nw7 23 角边角公理(ASA)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I1I-,~hO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ZZi|0dG4;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kWkc|zBY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EK&0Cn3z 全等 *]nk{jo2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JJF}m
=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OKV;~{z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8~PfLJ+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6Cfsh<]b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H1K sN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qwqo`Q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F|B'[wn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 z[y 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hE<Sm*HU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whm|"}x)u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EV7lgKM^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 Xg;;<
/Z 一半 9SJSUv:@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
Kd-cj+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rK|("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CTxP3a9]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WQbjq}R
fI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qOqtkj 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 \[]?9Z=n 平分线 |*Oi:)qt 44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 G,<l}(tEG 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p7HLSB2Rp 45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 +O.qYX 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0& ?L%Y 46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y>)c?9X 即a^2+b^2=c^2 M27H{}v 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 cIcu=U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RE
4WD9n 48 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Ul}<@d9: B 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Ty#sY'%
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y6I I$AvM 51 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WdB\n/BWB 5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f.$*9Fkw 5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Ey=}bBx 54 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ZB}A^X 55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X~SNkM 56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oxdX2"WwU 57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f>|<5zm#< 58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p74
> 59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_ {6l} 60 矩形性质定理 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Iq{6O>D. 61 矩形性质定理 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v["_t/_ 62 矩形判定定理 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YV"H 63 矩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V^GlY 64 菱形性质定理 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N(2M
w:} 65 菱形性质定理 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5"X@<;H% 66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 S=(a×b)÷2 ]&dPY[~,/i 67 菱形判定定理 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0Qq~J@Lu 68 菱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R_ <m$ 69 正方形性质定理 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e1%kW1Z9 70 正方形性质定理 2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 {'z$5<| 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y
~su1wUp 71 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z 7+>G/o 72 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 G6+6uWvl 对称中心平分 4YR{
* 73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 *z.rOY=
8 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h|kf%
W 74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D.\2x(J 75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A)Pcc}7 76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X5)(,036 77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 U-vXP 78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 Kr;=4xg= 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m]H]0T 79 推论 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Et0)6^-v 80 推论 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5rfO6;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cZp$
xb3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HL>Lp&A? L=(a+b)÷2 S=L×h cBv"d ~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 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r-3"
or/$ 84 (2)合比性质 如果 a/b=c/d,那么(a±b)/b=(c±d)/d z;ku*IV 85 (3)等比性质 如果 a/b=c/d=…=m/n(b+d+…+n≠0),那么(a+c+…+m) $cU7)vmK` /(b+d+…+n)=a/b .2s^8 g O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 /Gn0|]KI 比例 *2rc Y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 X{<taD2~ 的应线段成比例 E VC]B}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 ]Qa|9G,b 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M|zTs\1I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 E0yx
@Vx 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7_jlNr7uk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 [rL 8L6,! 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pMAP/..+2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 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D@:'*Z(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Z,hQ>/ 93 判定定理 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PaCw8-ge 94 判定定理 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aFY+.;U`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 nF<xJs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j;
R20xf 0 96 性质定理 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 \Hf/8!q 比都等于相似比 ^@{"a 97 性质定理 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uZMln @ 98 性质定理 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u",-n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 f1;@a>X
余角的正弦值 ;tF&r1 100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 OiS\tK?|GV 余角的正切值 R[)bGl
6# 101 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ael] {'h] 102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Cs*{] 103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ZKq#PB/. 104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p1K]m>Y{? 105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UEhFId 106 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xx3JQv[ 107 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M{)&SNI*C 108 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 &]shBvzl^ 的一条直线 Xo&\~b#- 109 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E,Ibz2G:e 110 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cbs ; 111 推论 1 7upWM~H^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adAdX;@e`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yz5! >|EB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RNHRA. 112 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pLys%1hg 113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 xKW 114 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Tku6X/LF 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r9neS.l 115 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 @LSh=o+ 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Nh}u]<B 116 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u[oV
Jvc 117 推论 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 V!>j:" 所对的弧也相等 h+A+>kC5 118 推论 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 的圆周角所对的弦 O.-n&U9 是直径 t\TxK7i 119 推论 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EEn]y
直角三角形 .U44p*I 120 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
M&<qGV$A 角 )Y9\>Xj7 121 ①直线L和⊙O相交 d<r Px
9 K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1]eDnU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A- 122 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 d>F. C> 线 =N8_S$nx( 123 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ST0TWE' 124 推论 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FOsxId[f9 125 推论 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65xn)CD{ 126 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 jA[Ir3 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n9K 127 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EZZEd 128 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o*ucw3s> 129 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ZyY95E< 130 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4nQ5zwiV 131 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 WiZTE(NM` 段的比例中项 >/lB%<$/ 132 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 .l5-i@=W 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t_F'; 133 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 `@v;QLD"d< 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HUK
9hG 134 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4>a(!ht 135 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u_dxpx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K+XUC 136 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kyt HOn# 137 定理 把圆分成n(n≥3): %5DM ew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C'R6mz% Q?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 d3S Me 的外切正n边形 K]G(u"' 138 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k]}0qA? 139 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ezCJq`b 140 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3HW&\:q5'M 141 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X2Ld 142 正三角形面积 √3a/4 a表示边长 PxGw5
: 143 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 A*A/30o|R 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lg jI!iK 144 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3vjOfr` 145 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L&LtW{X 146 内公切线长=d-(R-r) 外公切线长= d-(R+r) xUCq%r_
3bR%#G% "v(pluN| 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 ^SKHYo`,,N VaGQre 公式分类 公式表达式 )rt%.` ICr.Gwe3_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XgM&0lVT a3-b3=(a-b(a2+ab+b2) 6x=w-32+ y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G%AO%II |a-b|≥|a|-|b| -|a|≤a≤|a| zSU,le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W&&|T;P<J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oif|X7H; 8lGM
>(:o 判别式 4*Gv0#dga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D3K<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fb#/%SV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L F } d ZoSyc--Bv 三角函数公式 mfS}+_ C :FfEjNil 两角和公式 KfYU.Q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YOj&1ymBZ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CV_M |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Nw]l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8B/ 2|d^#8)ZC 倍角公式 \7>*ULP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F&m9G >r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S' kgpF"bm WSN^iDS 半角公式 O`"
~AY&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0NKgtH~+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E9$U>6%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gIusp917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2kG4 0@{0#W3R 和差化积 RA[%8Rh)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rDBK] V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12m-$/5n+ sinA+sinB=2sin((A+B)/2)cos((A-B)/2 *|<~IQg cosA+cosB=2cos((A+B)/2)sin((A-B)/2) &R?to>xr\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wfpl]d! ctgA+ctgBsin(A+B)/sinAsinB - ctgA+ctgBsin(A+B)/sinAsinB 6H5o/)Q~ 'GX x|. 某些数列前n项和 pe2:~}WB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dr+(C[= 2+4+6+8+10+12+14+…+(2n)=n(n+1) 13+23+33+43+53+63+…n3=n2(n+1)2/4 w6)Q5H53)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vt^7:!r 1*2+2*3+3*4+4*5+5*6+6*7+…+n(n+1)=n(n+1)(n+2)/3 XWQ `]m) tHHJ|4C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LExm#T`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1 ]
cLbJ o 9/,@Ri\5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 (a,b)是圆心坐标 0I<L<^s3^U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 D2+E2-4F>0 c5b}q@nH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8DTk! peT91b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IWdy]$3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O8D0.d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4T7 U R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hiv8/)? U]_WX(4 @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 扇形公式 s=1/2*l*r ViMl{3 NsSZ?ky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aq8./^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l|E4 7@#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W4$q M
\ ir>h3Z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