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70513
-
- 注册时间2010-10-01
- 最后登录2017-07-26
- 在线时间97小时
-
- 发帖553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辛币36
- 威望725
- 贡献值0
- 交易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F`-? 3]\3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 1倍数 o]]Q7
S=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0S' EnmG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3{:d$- y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LW9$[H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kDXx&7B$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a7$_4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uZqo"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03!KE d>(dSKx >_5D`^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eo@:@O+bm {L8SDU{P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lQej%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sG\=_-"v( 体 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t$}+oCnkv 3、长方形: !Zs;m`j&9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m,*f6g 4、长方体 ?56Zw"89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L\b$1U!i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O^=
Z{3y (2)体积=长×宽×高 V=abh UP,(zKTA 5、三角形 6!bf,T]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8}\! i&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t rHj7Nw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c
d:O@)i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i1/FNem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HHX9QebiST 8 圆形:S面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K46mE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A\=:h AQ (2)面积=半径×半径×∏ QJv,@@mu 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0AaN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B a Xzz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6+=*(\ (3)体积=底面积×高 HVC
\(h,)i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r[Ea| 10、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D0(gEb tmm\V7sJ UboOIx5: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p1 o?^A& :?60pu= 和差问题的公式 ]qXfgc (和+差)÷2=大数 {!=IGFe (和-差)÷2=小数 @]cpPW-b wPV`j:?' 和倍问题 wngxVhu8Ld 和÷(倍数-1)=小数 x[)S3UJ 小数×倍数=大数 !1!uB } (或者 和-小数=大数) =P5SFMPN VB[R!S= 差倍问题 z\;kjI 差÷(倍数-1)=小数 BG'gk#J+f 小数×倍数=大数 (V
|
P6C (或 小数+差=大数) %`` FIv15w /]YK:7*98 植树问题 `E}2|9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oVLz7Y[JE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8x+K4B"oe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WgK{Mt 全长=株距×(株数-1) >Vn!k N6\ 株距=全长÷(株数-1) | o+vpy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H#1/H@I#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mhcJ0\@_ 全长=株距×株数 C#gQJ=!B 株距=全长÷株数 eqLETo@} *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1z8.wdWJ}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ntj
Und&v\ 全长=株距×(株数+1) M14pg0Q 株距=全长÷(株数+1) +[cm )of_"gZ$3A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zis-}K<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MT0}MMr 全长=株距×株数 !D z:6r 株距=全长÷株数 b?r0n] ;aD_^XY 盈亏问题 6H3_qx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0m?ul%=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z9VQsC'K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3Hq0\Y"Y `pLp+#1
`R 相遇问题 1pcSfN :"1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0b",|"3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Muarryh}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eNXpRvY $
i =-A 追及问题 fA|'}(kH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jj\-;=~Ho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P]: etld9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S;CT:kG6Y{ D-[0^
流水问题 ,,@_r&f: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T vk= NJ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FO92 P16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X-t4irZ)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0wOgQ n #BM *40tch 浓度问题 dso\+s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Qi[T!1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zO!`sPP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dBzv>ngD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A]R"C:o Ad]r )d{ 利润与折扣问题 | WDX@Q
利润=售出价-成本 0}aJCJ9sx=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8[,w.X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IPJs$PtKok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J`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0V1kZ.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FKo}>4 o]jo R3 长度单位换算 v}iJ:'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L?p/3m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Fk0j_b 1厘米=10毫米 *aTM3k)Zs 'W$qi@f_s 面积单位换算 ~>{<r{H"S 1平方千米=100公顷 fF>H7 1公顷=10000平方米 60hf)er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qT}&XK`Q^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H.+=V;1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2*Gl|@~N y_J{+ 体(容)积单位换算 (spX3n%p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TN l$P~X>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XLM 9+L 1立方分米=1升 GifD>c |z 1立方厘米=1毫升 S:DB%V3 1立方米=1000升 ]bRu8kn 0`OqD d 重量单位换算 uD. 0?*_ 1吨=1000 千克 4}8Xoywi1 1千克=1000克 IMVoNKW- 1千克=1公斤 @UvjJ ^\x
PF5 人民币单位换算 $bD!./fl 1元=10角 C8(sH @ 1角=10分 [J:vS
t 1元=100分 V @8X.R> !WbQ`]uN/# 时间单位换算 lMP|$
C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npf
%Eub 大月(31天)有: 1\3\5\7\8\10\12月 \f._I+gJ 小月(30天)的有: 4\6\9\11月 CNP?i(Rk 平年 2月28天, 闰年 2月29天 Wmp\J3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q.MM|;_u` 1日=24小时 1小时=60分 1AhL-Lj 1分=60秒 1小时=3600秒 FmnA+fA J@1 (2%)|Z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 S>**hMU% 4,)=r3;&!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HI:E&20y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y 5=J6a2.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W[YcYa_tQ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01MXT-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u} KiSZxt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az`5{hK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I</Nmgf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15 SIZ:Q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ECl[v%R/6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CIV6Qe"< R4{}ZT 常见的初中数学公式 K5k,47" 1a
%*X UT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ukri7 n*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I\4I,ds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89mj{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ti'OjoJL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1Dy}: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M<431y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M?]ObIM:5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Rov0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1c5#Ym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6Q\n<&,{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C?b Mj[$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Xsby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U lE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dU+1@_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e_,
_:|t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lD5iN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L9G=+T9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Q}I. UG_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1tg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M}bQ88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NbgP,- 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Q<_l*kk( 23 角边角公理(ASA)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i3f/
{D/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x`H6'3?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g$+ ))g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L:wx5? 全等 ,m0=zH4+: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_Hkc<j/e~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x-kF_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1/<q)L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v^KJU
+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po{f*}gas]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nL9y jt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t<wp3bZ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 :@Q_oyWE8 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zu*h9}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d[ {=/~0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d'DS7F(c{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 xXLKL6F(\ 一半 I|BLAm6j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Ih"f98lV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Ph-3,cC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gv)[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5Lom#^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c L84}1QD 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 vR:t4EJ` 平分线 8whjPn0 44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 q!NwfXJM 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7_A(1Lx/l7 45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 F2+lwyc Y 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_ Wtk@ 46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NH|v`rO 即a^2+b^2=c^2 ab
2V.S 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 .o
fYFK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mQ1QJ_; 48 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Z^#7&Pv0 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d{DlW
|_ 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6~D:O?2 51 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rGR1>U?i 5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C10A$=! 5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S,J'Z:spf 54 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7W {/v4^ 55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M~3(4
, 56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y<B " 57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MLL2V`vBT 58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R[o KhU 59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hWuq 60 矩形性质定理 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
Bdvqq 61 矩形性质定理 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k%c ?$n" 62 矩形判定定理 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zYH6+!VBH# 63 矩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z#O{rwnl 64 菱形性质定理 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UIzk-.< 65 菱形性质定理 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9 b?[G 66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 S=(a×b)÷2 Qa"R?dfr 67 菱形判定定理 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_*&<hAZ
j 68 菱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pQW^lqwZ:6 69 正方形性质定理 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I8?egDkk 70 正方形性质定理 2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 hu6)GOZbv 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QJ@j\ 71 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KA.@q AEB 72 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 GY0<\- 对称中心平分 y*_g1q$ 73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 mb?yG:L=0b 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N[=nh)m7b 74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HaLEQ73 75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2<g$gYR 76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r0A<+
t{T 77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UlQ }
78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 [_b10Z'{ 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 BBD
k 79 推论 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SkN^ytKE 80 推论 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M*@MkN*u&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VRMlr.T+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vUj7rDT| L=(a+b)÷2 S=L×h X/'B*y'=U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 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Mv)c/_u 84 (2)合比性质 如果 a/b=c/d,那么(a±b)/b=(c±d)/d ?jb7Oq#[ 85 (3)等比性质 如果 a/b=c/d=…=m/n(b+d+…+n≠0),那么(a+c+…+m) J2yq|n?2gq /(b+d+…+n)=a/b $YL}rM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 Cvi-4 比例 c[ =9Z;|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 @-Gf+*GZys 的应线段成比例
r`6XF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 JCE364$$" 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l.]3wyk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 ,{YC|uB 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4W.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 NW^}u~-f 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Ip?Ueaei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 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Q-sie(#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jr>Z"/q 93 判定定理 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d6~wJ MFl 94 判定定理 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w)3LY F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 H2|w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w=O:|Xu#* 96 性质定理 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 |RHX2sso 比都等于相似比 |n Mbf 97 性质定理 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cj5pI?@e) 98 性质定理 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j^:\a\-1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 :qw:)i 余角的正弦值 3",6 E( 100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 >iaZGXje 余角的正切值 ISOPKZ#F 101 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hLO nX<%a 102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w[loV 103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_5C5m 104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JQI`9$asuC 105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jj.)$|` 106 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M~Ugv_4v 107 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d0|Q1R+3 108 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 I]TL#ywF 的一条直线 wxvt:== 109 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ca$D|3 110 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T,j
xIFrF 111 推论 1 R?^FO:nM%!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_}#IS1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uy 7)9w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e@@kTny( 112 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V@T G"YF 113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5>$*#0%"} 114 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sE]eIN 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Cc9<ABv? 115 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 _U'edK]R 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Bg;bBA!L 116 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8=t?rA 117 推论 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 Qb9) 1 所对的弧也相等 vR#A7y @! 118 推论 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 的圆周角所对的弦 vzs6YsA 是直径 Y|KX
:9Y@ 119 推论 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Cf8(Jk`v| 直角三角形 NOo&5@z;H 120 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 YW>|gE 角 $eI[3{}X 121 ①直线L和⊙O相交 d<r 4dl?US[-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FVL0K(V(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LV=Z0ja 122 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 |0m h*+i 线 7*u0)Hog 123 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33-=Z9|r 124 推论 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Hln;{ 125 推论 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O=^%C7p 126 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 'g( R4deCX 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0p&:9|'z 127 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S1$g ~t; 128 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0&el3- 129 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yw-H2k1 130 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Z5Ag! 131 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 l,pq;>c9a 段的比例中项 0vDP-qJV- 132 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 &\K,kS [.r 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8={(V
f6 133 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 Xdw%Hw 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K|_M)/9 134 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D3BX[ 135 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
u36-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Sd}fse 136 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3{~hRd 137 定理 把圆分成n(n≥3): B*K%&w10~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nL@P{,J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 /|BzpIfpN 的外切正n边形 hg=\L5R 138 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Z"7^i 139 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9]23'Md 140 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k'
pu%nWN 141 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NI
Qa{R/H
142 正三角形面积 √3a/4 a表示边长 h&.9Q{D 143 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 [ *R8XXuL 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v k.Y2
: 144 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x7t"@Gz 145 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0E$9Xon 146 内公切线长=d-(R-r) 外公切线长= d-(R+r)
2VMau.eQ 4Uz6*IQNl YIt:_][* 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 (\#j3Y)r m
n4j#- 公式分类 公式表达式 r=8]Ub[ }?8KFe7U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qjW;]yxP a3-b3=(a-b(a2+ab+b2) R3%T}^;f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E$*I.i_m |a-b|≥|a|-|b| -|a|≤a≤|a| ,O $F`0>9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k)W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fh.D/@ F0]= z- 判别式 ]TqcV8Q~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E70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h.=YAcR0D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NAHQ:$ 9sJbz=o]r 三角函数公式 Q
>)?_O( 2{#*z%|z 两角和公式 1*G7Uh@K}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m6aoh^I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3wR0,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mcLT@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1rTA0+h UV@<55)K 倍角公式 />)>~_-3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RrJYj1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LBw,tP ?9 2+(s 半角公式 v]Pw]m5=U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Y~gpi L3u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evc]?1(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3p$ZHH.UP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In:h %4> >TwOL 和差化积 $kkdB,y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r&Q\G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F1gDeLmJ sinA+sinB=2sin((A+B)/2)cos((A-B)/2 t55CT6Se cosA+cosB=2cos((A+B)/2)sin((A-B)/2) kax9RHvku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w{#%&e(q" ctgA+ctgBsin(A+B)/sinAsinB - ctgA+ctgBsin(A+B)/sinAsinB <&b ~(f 6R dfF$f 某些数列前n项和 +oe
~j\=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3+!}; 2+4+6+8+10+12+14+…+(2n)=n(n+1) 13+23+33+43+53+63+…n3=n2(n+1)2/4 S &cH1QZ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l
AE$HP'o 1*2+2*3+3*4+4*5+5*6+6*7+…+n(n+1)=n(n+1)(n+2)/3 .|x0du| g)xzy^2e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R0-ARq#0<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vqv(KsD+:: fJC)>doM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 (a,b)是圆心坐标 >PL/>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 D2+E2-4F>0 tE<L4;t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hI1 _/P"ulNb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v;jrAND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0Rrz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u&r@@p.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z[] AH#h l.fNkLC#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 扇形公式 s=1/2*l*r li,kW`j+t l<GRM1^kU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eAm7*2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OjyS
?YY)b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c-z=(Z irgjq/&d L.ndL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