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2393阅读
  • 4回复

辛集市张古庄镇西陈位村姓氏来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8
— 本帖被 管理员 执行加亮操作(2014-10-28) —
  西陈位村在1961年前称南栋位村魏家街.村子虽然不大人口到不了900口人.可是说起姓氏来也不算少;总有十几个.在这些姓氏里大部分是有根有琚.有来龙去脉的.但有少数因年久失了传说就说不清楚了.现按姓氏来村前石序于下. m@ xi0t  
0Ce]V,i6C>  
V2&^!#=s  
     毛姓;过去听传说过.来源不清.近年从老文疏上查到.毛老造在清代咸丰十三年出买宅基一块的文疏.证实姓毛的在村居住过. %Q|eiXD  
" BTE  
h\[\\m O  
     魏姓一.此魏氏是汉代巨鹿太守魏歆之後发展而来的.年代不清楚. F 8yF  
AD5) .}[F  
Al"3 kRJJ  
     牛姓是唐代牛国公被发配到本市孤庄村,有一支大概在元代前後分居于本村的. WPuz]Ty  
P.WYTst=  
wNCCH55Pt  
     魏姓二据说是明代移民时耒村的.原有石碑现己佚.有一支分居于小位村而居. M+ +0zhS  
/ci]}`'ws  
y&T&1o  
     魏姓三据说是明代移民时迁到本市等报村.第十四代时有一支于清代初来本村的.现已到第十五代. ,%"xH4d  
(g8*d^u#PO  
h+UnZfm  
     马姓据'马氏寿讦'碑记载.在明代移民时迁于本市北章後一支于清代分居本村. tl8O6`<Z  
,8Iv9M}2  
+RZ~LA \+  
     李姓根据辈数推算大概在清代咸丰年间以本市南小陈村耒外祖父家而居. m 40m<@  
=ZYThfAEw  
JHV)ZOO  
     赵姓从文疏及分家单上看来本氏在清代咸丰年间从赵家街现东陈位村而来. N"5fmY<  
&M&{yc*%  
+5 4aO  
     王姓从文疏上记载在清代同治年间从小位村而来. A]`:VC=IU  
Tt# bg1  
i\}:hU-U  
     秦姓原牛氏女嫁于本市范家庄村秦氏.因夫病故带四子于清代光绪年间回娘家而居. ;I6s-moq_  
<_S@6 ?  
A/*%J74v  
     魏姓四原籍原姓不清楚.据说清代光绪年间发配而来.为避难而改姓. |lQ;ALH!  
%"3 )TN4  
{kB `>VS  
     谢姓是牛氏某股的外甥.清末从本市百福村而来.现一支居北陈位村. ~.tvrx g  
G&{HTYP  
`d]Z)*9  
     杜姓魏氏女嫁于本市泊庄村杜氏.因夫病故于1921年带子回娘家而住. &&8'0 .M{  
\y Hen|%  
M7}Q=q\9  
     翟姓原系本市泊庄村人氏.因丧妻于1934年带子女来岳父家住.现已无人继. Q%=YM4;  
|!z2oO  
$+= <(*  
     郭姓一原系张古庄村人.30年代于本村拉长工.平分于本村.己故. X~T/qFS   
T8J4C=?/  
C"<s/h  
      张姓魏氏女嫁于张家街.因离婚50年代初带子回娘家而居. haSM=;uPM  
- Xupq/[,  
czWw~'."  
     郭姓二于1952年从张古庄村来村继舅父之业而居. 0OZMlt%z  
&vUq}r%P  
LC69td&  
     郝妊于1960年从南吕村来村继外祖父之业而居. 'JmBh@A  
w:=V@-S 8  
q ojXrSb"y  
     乜姓于1974年从景县刘镇来本村与一马氏女结婚而居. oW}!vf3z  
w; TkkDH  
T`YwJ6N  
     杨姓于1983年从辽宁省盖县来本村一魏氏女结婚而居.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4-10-28
这贴必须顶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4-10-28
好帖!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4-10-28
     楼主好威武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14-10-29
谢了,我就是西陈位村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您的回内容复代表了您的品质,文明回复,做文明辛集人。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