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1410阅读
  • 2回复

当代白求恩式“好医生”张笋是咱辛集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12-06
石家庄市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科有这样一位医生,她从来不畏惧死亡,但是却渴望生命,因为她知道病人需要她;她心系病患,视病人为亲人,即便身患晚期癌症,依然坚守岗位;她胸怀“强军梦想”,2次远赴非洲大陆执行维和任务,用精湛医术和热忱服务赢得世界喝彩;她还是石家庄首批社区医师,每周末定点到玉成社区卫生服务站出诊。入伍17年来,先后荣立三等功2次,荣获联合国和平荣誉一级勋章,被评为“河北十大新闻人物”、“感动省城十大人物”,她就是“好医生”张笋。 05m/iQ  
    在生命进入倒计时时刻,她依旧心中装着他人,在七一党的生日来临之际,张笋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了一万一千元作为特殊的党费,希望能帮助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和患者度过难关。同时,张笋说,虽然她的脑部有问题,但是身体的其他器官很正常,她希望以后能把他们捐给那些需要他们的人。 blA]z!FU  
  视病人为亲人 身患癌症仍坚守工作岗位 G.c@4Wz+  
  今年41岁的张笋现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一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对于张笋来说,2012年6月24日,可能是她生命的转折点。突然持续两分钟说不出话来的危险信号让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科班出身的她顿时心里一震,突然有种不祥的预感。经过CT检查,她的预感得到了证实:脑部有异常。 2 -M]!x)  
  得知这一情况后,张笋依旧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直到今年2月份,她最终被确诊为患有“脑部胶质瘤”。“我也知道生命可贵,但一看到病人充满信任的眼神,我怎么也不忍离开。只要心跳一天不停,我的工作就一刻不止。”张笋说,她心里最放不下的就是她的病人。神经内一科主任王雪笠,与张笋一起工作多年。她动情地说:“张笋一工作起来,就忘了休息,她是被累病的。” P1m PC  
  作为科室的副主任、医疗小组的领导,张笋一周只需要出两次门诊,而且也不用天天查房。可是,她在科室里负责的病人最多,每天上班最最早,每天坚持新旧病人走访一遍,每逢节假日、周末等休息时间,她还主动担负出门诊的任务。即使被确诊为恶性肿瘤以后,她还照例一周出两次门诊,坚持每天查房。 wq"AWyu  
  “病人能在第一时间想到我,是对我的信任,我也要对得起患者的信任。”张笋的电话患者都知道,他们也会随时给她打电话。只要不是特殊情况,张笋都会接听,哪怕是深夜在睡觉,她也会毫不犹豫地爬起来,迅速接听电话。 B^G{k3]t  
  据了解,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科病人很多,楼道里也占满了床位是常有的事。据神经内科护士长护士长崔欣介绍,科里分三个医疗组,分别由三个科副主任任组长。一般情况下,张笋所在的组病人最多。最让她们佩服的是,张笋超强的记忆力。只要是她看过的病人,她都会记得。她把每个病人的健康档案装在脑子里,哪个病人的病史如何、对什么药过敏、下一步检查需要注意什么等等,全都张口就来,并且很精心地给管床医生交代好。 [/I1%6;  
  “有时候我们开玩笑说张主任记忆力那么好,简直就像一台电脑。”医生闫佳兰和医生李金英都说,张笋心里装的全是病人。 @X6|[r&Z  
  也正是因为如此,她把病人视为亲人,病人也把她当做朋友,当得知张笋因病住院期间,很多曾经接受过她治疗的病人纷纷到医院探望她,有的送来了鲜花,有的送来了亲手包的饺子,有的送来了祈福的“平安扣”……。石家庄市民郭希凤,每天还要在自家的佛像前为张笋祈祷,因为她相信:好人一生平安。 ?#X`Eu  
  但凡见过张笋的人,都会记住她的微笑。给病人耐心讲解时面带微笑,给医生分享经验时面带微笑,哪怕是批评人也不是疾言厉色,始终是面带微笑。 >SZ9,K4Gs  
  干一行爱一行 面对患者生命儿戏不得 @OPyT  
  “一定要干一行爱一行,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用心。”这是张笋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医生面对的是患者的生命,更是儿戏不得。 ^, KN@  
  1996年,张笋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在西安医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学业。从小在军营长大的她,深受部队这个大学校的教育,生命里早已经注入了军人的血液。张笋在《入伍申请书》中写道:“我的父亲是一名军人,从小到大,父亲给我讲过许多英模故事。这些英模人物的英雄壮举,伴随我成长,激励我成才,也坚定了我的从军梦想。”经过严格地考核、政审,张笋如愿成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一名军医。 )SYZ*=ezl.  
  作为部队医院的一名军医,下部队为战士们义诊、讲座是常有的事,张笋也更能切身体会到战士们的不容易,常常把战士们当成自己的同事,给新战士进行心理辅导。每次给战士们看病,她也更是格外用心。 Q.[^5 8  
  熟悉张笋的人都知道,她有一个习惯,就是午睡。只要不是需要抢救病人,没有特殊的事儿,她一定要在下午一点钟准时躺在床上午睡,一直到下午两点起床,准备上班。 ;j/-ndd&&  
  “作为医生给病人看病不能有一丝大意,要时刻保持精力充沛,为了保证下午正常工作,我必须得补一觉。”张笋说。之所以说是“补觉”,是因为张笋每天晚上12点之前很少上床睡觉。张笋说,作为一个医生,就要“活到老,学到老”,而她也时时已学无止境来严格要求自己。张笋的英语水平很高,她总会静下心来查阅一些英文资料,从一些专业网站上浏览学习医学前沿的知识。其中很多知识,张笋会翻译过来,抽空讲给科里的同事们听,让大家一起进步。 to*<W,I  
  医生李金英至今还清楚地记得12年前张笋接她到科里的情景,张笋就像是一个大姐姐。她说,除了张笋出国学习和执行任务,其余时间她们一直在一起工作。这么多年来,科里气氛一直比较轻松,没有感觉压力大,而在她这个“部下”眼里,张笋一直像一个大姐姐一样,耐心指导和照顾着她们。她们有什么委屈、有什么心事也愿意讲给张笋听,而她这个“大姐姐”总会让她们很快纾解心结。 "RJf2~(ZX  
  比张笋晚到医院一年的神经内科副主任魏士贤,一直视年龄相仿的张笋为学姐、老师。只要遇到诊断不清的,魏士贤总会找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张笋探讨、交流,张笋也总是毫无保留的给予指导。 U[8Cg  
  令魏士贤记忆深刻的是,2012年,魏士贤入选和平医院赴利比里亚第二批维和医疗队员。临行前,他向作为首批赴利比亚维和的张笋咨询。张笋不仅让魏士贤看了她维和期间拍摄的照片,以便他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并详细讲解了注意事项、吃穿用等各方面的安全性、怎么与当地人等相处。为了便于魏士贤工作学习,张笋还给他提供了很多英文词典等电子材料,涉及传染病学、精神病学等,并同时给魏士贤讲解了有关心理辅导等相关知识,让他受益匪浅。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3-12-0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3-12-07
这个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社区是一个大家庭,请注意文明回复。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