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前文在这:
http://www.xinji.org/read-htm-tid-46442.html)
# vy[v22 at*DYZBjDB 前文说过,我对辛集修路修路再修路是不满意的,但我对修路这件事情本身还是持赞成态度的,修路不是坏事。
?_S); v/]xdP^Z 但是,辛集现在缺的不是这个!
'5T:*Yh SU7,uxF 来一个领导,短短几年的任期,让老百姓记住,让上边看见自己的工作成果,光喊口号不行。提高人民素质,抓教育,谈招商引资,能够有效果能给自己的政绩刷刷彩,太慢,最快的办法就是修路。这不是哪一界领导人不行,或者说人家脑子不够,智商不足。现实是残酷的,中国几千年的官场潜规则一直这么流传下来,在咱们这种不起眼的小城市一个领导人想让上面注意到,尤其是不被反面的注意到,这么做下来,不是某一个人的错,大环境问题,咱们一个人两个人说用处也不大。
'X&"(M #X!seQ7a 我说说咱们辛集缺啥,或者说我希望咱们辛集能有啥。
~]W
@+\l ],R\oMYy|P 简单的说,辛集缺少两所大学,三个拳头品牌,五个国家级名人,缺少能够吸引上面为之惊叹的一些要素。
066\zAPdH -2U|G 缺少大学。
d@Bd*iI< )Rk(gd 大学不仅仅是一个培养人才的院校,咱不说摇篮,现在国内的这些大学生普遍缺钙,要是到了大学还摇着,出门就骨折,最重要的是,大学是一个拉动一个社区、一个环境、一整片区域整体素质的最佳选择。在我高中毕业大会,北京化工学院的皮革加工专业曾经有意和辛集市的一些企业合作在辛集市办一个分校。当时负责这件事情的人曾经到一中进行民意调查,可惜当时肯报考的学生整个校园里头加一块能够用手指头数完,还不用某个手是六指儿。结果当然是乘兴而来扫兴而归。有大学,有两所能够全国招生的大学,不用多,每年向省外招那么三四百人,这三四百人回家要是聊起来,就怎么也少不了咱们“辛集”这个牌子,往少了说,就一传十,最少每年就有三四千人能够知道河北省冀中平原上还有一个小城市叫辛集!
'{JMWNY ,e`n2)
为什么要两所大学?为的是竞争!两所学校比对着,有进步。甚至可以这么说,辛中和一中这两所高中要不是一直膘着劲,他们能不能发展成现在这样,难说。更重要的,一个城市中只有一所大学,会让报考这里的学生缺少“选择感”,选择权的拥有是很重要的,一个没钱的只能吃白菜的和一个有钱的吃白菜,虽然都是白菜,但是肯定这个有钱的吃起来香。
{~EsO1p X&49C:jN 三个拳头品牌。
sKiy1Ww @{<^rLt 品牌是你这个城市中经济建设的标杆性产物。不管你多么挣钱多么有实力,都是来料加工都是OEM、ODM生产,到底你是体验不到可口可乐这种连本土工厂都不需要建造就能每年几百个亿美元利润的幸福。辛集不是没有好东西,也不是不具备打起品牌的条件。鸭梨、酥糖、皮革都行,不是还有一个咸驴肉吗?不要想当然的以为这些上不了台面,走不进大雅之堂,只要你能把这个牌子打响叫响,这就能成为一种文化,一种社会需求,一个经济增长点。邓小平同志说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咱们为什么不能先让一个或者几个牌子响起来?俺家一群中老年妇女弄个砖厂,还知道取一个“创兴”的名字,市领导人的头脑不会连一些乡村中老年妇女都比不上吧?
"Gqas bX srImk6YD 为什么要仨?
TK>~)hc} #z_.!E 还是那句话,怕孤掌难鸣。原来不是还有一个什么“爱人果汁”吗?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对这个品牌有印象的外地人,说起来会怎么说?辛集啊,出爱人果汁那个城市(当然,这个品牌实际上还没有那么响亮,远远到不了让人家将它作为本市市名的前缀)!品牌没了呢?每次介绍辛集,都说是出皮革的那个城市,都知道皮革这几年不景气,拿一个已经开始显现“黄昏”态势(实际不黄昏,有机会我再说说辛集的皮革还该怎么发展,个人认为这个产业还是大有可为的。)的产业来说事,本身就叫人底气不足。以牌子把城市叫响的例子有不?大家知道新飞冰箱不?就是那个“广告做的好,不如新飞做的好”广告词用了多少年也不知道换的那个企业,河南新乡,再去洛阳读书之前,我就没有听过新乡这个名字,但是我知道了新飞,同时我就记住了新乡。辛集为什么不行?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