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民俗文化中,婚姻被视为人生大事,因此形成了许多寓意吉祥或避讳灾祸的禁忌习俗。这些禁忌多与时间、人物、行为、物品相关,意在祈求婚姻美满、家庭和睦。不过这些禁忌,与一对新人及其家庭成员未来吉凶祸福无关,只不过是一种趋吉避凶或祈福心理的体现,所以大家不必严格坚守。
以下是常见且流传较广的结婚禁忌,不同地区可能有差异:
一、 时间禁忌
1.“无春年”不宜嫁娶: 农历全年没有“立春”节气的年份(即“寡年”、“盲年”),认为不吉利。但现在很多人已不太讲究。
2.避开“三娘煞”日: 相传月老不为三娘牵红线,使其不能出嫁。每月农历初三、初七、十三、十八、廿二、廿七被视为“三娘煞日”。(注:主要流行于江南、福建和江西;华北地区、中原地区、华南部分地区、西北地区、东北三省基本上无人知晓;其他地区多是有人知晓但无人坚守)。
3.避开父母生辰日(部分地方): 部分地区的习俗认为,结婚日子不应与双方父母的生日相同。
4.避开亲人忌日/丧事期: 直系亲属去世后(尤其是三年内)或正在办理丧事期间不宜举行婚礼。
5.避免农历七月(鬼月): 传统鬼月被认为阴气重,不宜办喜事。
6.避免“杨公忌日”等凶日(黄历参考): 老黄历上通常会标注宜嫁娶、不宜嫁娶的日子,部分人会参考。
二、 人物禁忌
1.生肖相冲: 新人双方生肖不宜相冲(如:鼠马冲、牛羊冲等),或者某些生肖不宜给新人做伴郎伴娘、婚车司机或重要仪式参与人(如“属虎的不能进新房看新娘”,因虎被认为凶猛会冲撞)。
2.新人及亲友忌讳孕妇:
·新娘出嫁时不宜接触孕妇。
·婚礼过程中新娘避免与孕妇同桌、接近或直接接触(同样因“喜冲喜”)。
(注:当代已经无人坚守)。
3. 丧偶或离异人士回避(部分仪式): 在一些地方,要求担任“好命公”、“好命婆”(如梳头、铺床)的人选需是福寿双全、配偶健在、儿女双全的长者。丧偶或离异者可能被回避参与某些核心仪式(如压床、牵新娘)。
(注:当代城市人已无人坚守,但农村地区依然有人讲究)。
4.姑不接,姨不送(部分北方地区): 新娘的母亲(“姑”)不送亲;新郎的姐妹(“姨”)不迎亲。谐音上,“姑”谐“孤”,“姨”谐“疑”,被认为不吉利。
5.特殊人群回避送亲迎亲(封建残余): 封建社会遗留下的偏见,如忌讳与残疾人士、鳏夫寡妇等所谓“不圆满”的人接触,此观念已淡化或摒弃。
三、 物品与行为禁忌
1.服装禁忌:
·颜色: 中国传统婚礼主色为红,忌讳穿白色(西方传入的白色婚纱除外)、黑色(象征丧事)。现代很多年轻人已接受白色婚纱。
·完整性: 礼服忌有口袋(避免带走娘家财气)、忌破损或沾污。新娘忌穿两次嫁衣(再婚方可穿),但现在此禁忌多已消失。
2.婚鞋禁忌:
·忌旧鞋,尤其忌讳穿别人穿过的婚鞋。
·新娘出门时脚不沾地,由兄弟或父亲背/抱出门(避免带走娘家财气或惹来是非)。
3.新房禁忌:
·婚床布置: 忌讳由寡妇或无子嗣者铺床。婚床需在婚礼前一天由“好命婆”铺好(压床),忌讳空床(会找小男孩睡一下)。婚床摆放后到婚礼结束前,忌讳任何人(包括新人)在上面躺坐。(注:当代城市人一般都是一对新人自己铺床,所以不必严格遵守)。
·镜子相关: 新房的镜子需避免直照婚床,尤其新娘梳妆镜。婚礼当天忌讳打碎镜子(象征破镜)。
·扇子与伞: 新娘出门时常由娘家人或伴娘打红伞(或遮竹筛)护住,避免邪祟。有些地方有“掷扇”习俗(丢扇寓意丢下坏脾气),但忌讳扇子被打回头。
·哭嫁习俗(部分): 如有的地方有哭嫁传统,但不能哭得太伤心过度,尤其忌讳眼泪掉在嫁衣上。(注:当代已经无人坚守)
4.吃食禁忌:
·新婚夫妇在成婚当天,传统上避免食用“鸭肉”(因谐音“押”,恐被压制)和“鱿鱼”(谐音“游”,恐导致分离)。
·新人敬茶时给长辈,长辈接过后忌讳当场喝完(应接茶后沾唇即放下)。
5.离场禁忌:
·新娘不可回头: 新娘一旦踏出娘家门或上了婚车,忌讳回头看(象征不回头、婚姻稳固)。
·新人不可躺下: 结婚典礼当天,尤其夜晚新人就寝前,忌讳躺下(除最后进洞房),认为会躺病。
·忌讳中途离场: 婚宴进行中,新人不离场(如需补妆换装,也需快速返回)。
四、 婚礼仪程禁忌
·迎亲路线忌讳回头路: 婚车去程和回程路线要设计好,避免重复(忌走回头路)。部分地方要求避开医院、墓地、寺庙等场所。
·礼金红包忌讳空包或不吉利数字: 礼金、红包数额需成双成对,忌讳单数(尤其数字4)。红包袋不能为空。
·敬茶泼洒: 向长辈敬茶时,茶杯要拿稳,忌讳茶水洒出或杯碟落地。
·避免说“再见”: 婚宴结束客人离场时,忌讳新人或主家说“再见”(因可能预示再婚)。可说“慢走”、“谢谢光临”等。
★需要强调的是
·地域差异巨大: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风俗迥异,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禁忌可能完全不同甚至相反。以上列举的是较为广泛流传或常见的禁忌。
·时代变迁: 许多传统禁忌源于过去的自然认知水平和社会结构(如农耕社会、宗法制度),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普及和思想解放,大量禁忌已被年轻人抛弃或简化,仅保留其中具有仪式感和美好寓意的部分。
·科学与理性: 这些禁忌大多基于象征、谐音、联想和美好愿望,并无科学依据。新人在筹备婚礼时,应本着尊重传统文化(尤其是家中长辈意愿)、结合自身实际、以喜庆和谐为原则来取舍。
·核心是祝福: 无论遵守哪些禁忌,其最终目的都是表达对新人婚姻美满、白头偕老、家庭幸福的深切祝福。
·在现代婚礼中,越来越多的新人选择以开放和灵活的态度对待这些传统禁忌,取其吉祥寓意,弃其繁文缛节和不合理约束,最重要的还是婚礼的温馨氛围和新人彼此的承诺。关键是新人之间、新人与长辈之间保持沟通和相互体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