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员 RU\
/j%^
作者 :史长生 #_u~/jhX
几十年前,各生产队都饲养着一群牲口,少则几头,多则十几头,耕地拉车都要用,推磨碾米也得使,是大集体时期重要的生产资料。有牲口就要有人饲养,这差事官称叫饲养员,我们这地方叫喂“头活”的。饲养员在生产队里是一个长活,不用下地,工分也不少挣,但工作强度也不小。饲养员要一年到头守着一群牲口,不论刮风下雨,春夏秋冬,总跟牲口在一起。白天铡草备料,推土垫圈,晚上也要睡在牲口棚里,一夜起来几次给牲口添加草料。所以,这样的工作贪睡的年轻人干不了,一般都是由上了年纪的老头来做。 [Vma^B$7Vj
我们生产队的饲养员叫八大爷,是个很有个性的光棍汉。八大爷工作认真,像对待孩子一样爱惜牲口,没事就用扫帚给几个牛驴打扫身上的卫生,尤其是那匹大青骡子,三六九地要拉到湾边坑沿上去刷洗毛皮,打整得油光水滑,加上笼头上他特意给编织的绒球绣穗,那骡子就像个漂亮英武的小伙儿,人见人爱,三乡五里娶媳妇的都托人来借。八大爷是喂牲口的高手,讲究的是精心照料,手勤腿勤。他每天都要给圈里垫上新土,保持牲口棚没有异味,给牲口们创造了一个干燥卫生的居住环境。草精料细,是八大爷的工作准则。除了夏天有青草和高粱叶子之外,其他季节喂牲口都用黄草(谷子秸秆)、棒子秸或麦糠,八大爷的口头语是:“寸草破三刀,无料也上膘”,他铡出来的草都是精细的碎末儿,麦糠也是在一口大锅连捞两遍,说这样有利于肠道消化,可保证牲口有充足的体力来干活。八大爷还有一句口头禅,叫“草膘料力水精神”,他说一定要让牲口喝足水,才能让其保证精力旺盛。别的队的牲口一天饮一次,他喂的牲口只要在家没下地,一天要饮三次。每到饮牲口的时候,八大爷肩膀上搭着烟袋荷包,两手背后象个排头兵,身后跟着牛驴骡马一支长长的队伍,逶逶迤迤走向村头的挑杆井,那队列煞为壮观,是乡村街头一道好看的风景。黄昏时分是“喂牛时”,八大爷总会站在村头向田间张望,等着下晌的牲口归来。要是使用牲口的人回来晚了,总会惹的他一番唠叨。如果看见谁使的牲口放了大汗,或身上出现了鞭痕擦伤,他就会大发雷霆,甚至破口大骂,就像是别人虐待了他的孩子。 h2D>;k
[color=rgba(0, 0, 0, 0.9)] 八大爷在村里辈分很高,又是队长的堂叔,所以一般人都敬他三分,也怕他三分。他脾气古怪,但讲道理,主持公道,一切都按规矩办事。生产队上有一盘老石磨,专门为社员们磨粗粮或者白面,是队里的公共财产,磨坊就在牲口棚旁边。谁家要想磨面都得先跟八大爷请示,一来因为八大爷负责磨坊里的卫生管理,二则磨面要用生产队的牲口,有没有空或能不能排上个儿,得八大爷说了算。要是谁家不按顺序来随便加塞儿,八大爷立时就翻脸,会把那家人的笸箩簸箕扔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