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77651
-
- 注册时间2011-01-13
- 最后登录2023-01-30
- 在线时间3051小时
-
- 发帖494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辛币555
- 威望2897
- 贡献值3
- 交易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寒 露 57S!X|CE 今日寒露。 dEvjB"x 在我们这一地区,寒露就是冬小麦播种的季节。
810pJ 看到村里人们忙忙碌碌地播种小麦,想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粮食安全的谆谆教诲,追思着寒露节气的前史近情。 ?D,8lABkT NB.s2I7
1、 1SwKd*aRR? 许多年前,寒露曾是一个艰难而沉重的节气。 0Mo?9?? 那时的寒露节,虽正值种麦时节,但许多人家因无力挖出一口水井,纵有几亩薄田,却因无水洇灌而失去了小麦种植的基本条件,只能在无可奈何的叹息中等待着来春雨后种些红高粱来维持生计。 BYKONZu 寒露节无麦种下地,芒种节无小麦收割,就没有了吃白面馍的希望,不少人家,只能啃着高粱糁窝头艰难度日,即是一年一度的春节,有的人家都难能吃上一顿白面饺子。 q+J;^u"E 为了寒露节播种小麦的梦想,许多人家都在紧衣缩食,想靠勤俭持家积攒些铜钱,在自家地里挖出一口土井,安上一把辘轳,开辟出一片水浇地,寒露时节种上亩儿八分冬小麦,来年能让老人孩子吃上几顿白面馍。但接连不断的战乱、动荡、疫病、灾祸,使许多人家努力了几年、十几年甚至一辈子,也没能积攒够挖一口土井所需的钱物。年逢一年的寒露节,年年破碎的种麦梦,年逢一年的无奈与愁苦,年逢一年的苦涩与辛酸。寒露节种几畦小麦、饱食一顿白面馒头的梦想,竟是如此遥远难及。 XwlF[3VbiX 那个年代的寒露节,能扛着辘轳去洇地,牵着牛驴去种麦的,是几户日子比较殷实的人家。 z
m{U.Q 而对于大多数的穷苦人家来说,寒露节气带来的,只有无限的酸楚与惆怅,只是不尽的挣扎与煎熬。 xIb"8,N ^sP-6 ^ 以上图片为早年间人们种麦的情景和种麦使用的农具 \'>ZU-V
2、 U;qGUqI 战乱结束,共和国建立,和平建设年代终于到来。村里人为了打井,为了改善农田水利条件,为了圆寒露节在土地中播下小麦种子那个梦,许多人都在省吃俭用、紧衣缩食、积攒钱粮。 @5,Xr`] 1960年,村子里挖通了一条渠道,将黄壁庄水库的水引入了一方方农田,为小麦大面积种植提供了水利保障。寒露时节,男女老幼种麦忙终于成为了村中一景。 v>!tws5e 1963年,一场洪水过后,土地严重盐碱,小麦种植受到严重影响。 "NMSLqO 1970年代以后,村里打了机井,通了电,并逐渐引进了农业机械,但还是因耕作水平低下,肥料不足等原因,小麦产量一直在低位徘徊,而人们还是把收获的大批小麦送到国家粮库去交公粮,支援国家建设。生产队里,每年只能为每人分配75公斤小麦。那些年的寒露节,对村里人们来说就是繁忙和劳累。 {gkY:$xnrG 直到1980年代以后,小麦生产才算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产量得以大幅度提高,暄腾腾的白面大馒头终于可以天天吃、顿顿吃、吃饱吃撑了。 gK#G8V-, 寒露,真正成为了一个播种希望、寄托温饱的季节,成为了村里人特别热爱、特感亲切的节气。 Mr}K-C?ge 人们终于享受到了寒露季节那劳累与艰辛中的满足与快乐。 "C~Zl&3 今日寒露,在田间随机拍下几幅种麦图片,随本篇《寒露》贴出。 DKG99biJN ` 0z8J*T] b"PRa|] d7U%Q8?wUR 上图:路保进正在进行机械旋耕麦地(2020年寒露.路银须摄) {;2Gl $\r jqJ't)N [AA*B 4~DW7( 上图: 郭红义正在播种小麦(2020年寒露.路银须摄) vIQu"J&fE g.]S5( )wb&kug- Ia%S=xU{= 上图:郭俊堂,路段正在麦田封畦背(2020年寒露.路银须摄) B]lM69H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