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1549阅读
  • 16回复

[[原 创]]关于年的记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9
— 本帖被 最美夕阳红 执行提前操作(2008-12-31) —
年是什么?古人说,年是一只怪兽,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只有除夕才爬上岸来。它一上岸,所到之处便是洪水泛滥。后来人们在家门口贴起红纸,院子里烧柴禾、拢旺火,用菜刀剁菜肉,发出雷鸣般的声音。把“年”吓回逃回了海里。于是就有了除夕贴对联,挂彩灯,穿新衣,还要剁饺馅包饺子,晚上还要拢旺火、烧柴禾,------这就是年了。年是谷穗沉沉下垂的的形象,是收获的象征,所谓“五谷熟曰年”。 Io2,% !D  
??有一首“年节歌”:二十三祭灶天,二十四写联对,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初一初二磕头儿,初三初四耍球儿,初五初六跳猴儿。 ^NY+wR5Sn  
??还有地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漓漓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zc"udpKF  
??“过个大年,忙乱半年”,古人从腊月开始忙"年事,一直到过了元霄,过了二月二,这年才是过完了。  {`tHJ|8  
??先来祭灶。二十三吃灶糖祭灶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灶王爷可是年节敬奉的神明中最露脸的一尊,祭灶的风俗很早就有了,是先民对火、灶的感激、崇敬之情的表达。在传说中,黄帝、炎帝、祝融都是灶神。后世流行的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长得象个美女。他有一个叫卿忌的夫人,有六个都叫察洽的女儿,还有好几位兵将。他除职掌灶火之外,还要考察人间的所作所为,上告天帝。人们还用酒糟、饴糖、粘糕等贿赂灶神,同时还喃喃祷祝,求他上天讲好话。这个风俗一直传到了今天,不过时间是在腊月二十四,祭食也简化成了灶糖灶饼,可是你要是留心的话,一定还会听到奶奶、妈妈在叮嘱灶王:上天说好话,不好的可别说…… ;g&7*1E  
??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准备过年的食物了,蒸豆包、年糕、包冻饺子、买糖果瓜子等。 b_q! >&c  
??三十贴对联、挂乾。晚上大人们忙着做晚饭,小孩们把罐头瓶做成灯笼,点亮提着各哪走!比谁的灯好看! YmZC?x_{M2  
??除夕是团圆之夜,中国人难解一个团圆心结,即使人在天涯,也要在除夕之夜赶回家中吃年夜饭、守岁。除夕夜的家是一个格外温馨甜蜜的空间,在历史上甚至连监中的犯人也释放回家团聚。全家人团坐桌前,开始了团年、守岁的进程。先是一餐团年饭一定要有鱼,还不能都吃净啦,取年年有余之意。 tsB.oDMP  
??饭后阖家团坐守岁。包更岁饺子,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LH bZjZ2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F; xys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包好后拿到院子里在饺子上盖上一张纸,然后再放上一玫硬币记得那时天很冷不要多长时间,就冻上了。记得最喜欢吃的是韭菜馅的,也算是老家的特产吧,青韭,炒点鸡蛋放上,黄韭就放肉丁啦。 %f_FGh  
z9I1RX V  
这边大人煮饺子,孩子们出去放鞭炮。那时候我们放的鞭炮都很小,最大的是二踢脚,三轴,二轴。小鞭都拆开来放,一个个的放,可以延长放的时间,看人家放花,曾头鞭特别响,还和伙伴自己卷过,小姨父是卷炮的高手,这些年,也没那个心情了,炮药管制的也厉害。记得小时候,家里平时都没有糖果、瓜子可吃,也没有买零食的习惯。到过年了,家里会准备一个托盘,里面放上几块糖和一些炒熟的瓜子和花生。还有香烟,这样,有人来串门、拜年,就拿出来,给大家吃,这也是很多小孩子喜欢跟着大人一起去拜年的主要原因吧。?? 初一早上早早起来,不扫地,不能把财扫走喽,感觉三十晚上放的鞭炮碎屑越多,显得日子过的越红火。收拾屋子不能拉抽屉,太阳出来才能开,东西都得头天晚上准备好,这是老妈的命令,具体原因到现在也没搞明白。然后就是穿上新衣服、新鞋给老人们跪下拜年,得压岁钱。也就块八毛钱,还乐得够呛!有的不让自己的孩子在初一换新衣,还把脸上抹上锅灰,说是能保佑平安。 -6(h@F%E  
P Q6T| >  
天还很黑呢,亲近的几个人相约一起出去拜年,记得那时每个拜年的都得跪下,本家多,每年都会把膝盖跪得很疼。年纪大的,辈高的,就不用出去,在家等着,来来往往的新朋旧友,子子孙孙,热闹着自己的热闹。。。拜年后再煮上饺子,放鞭炮,声音此起彼伏的,王安石的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gv`%Z8u(  
初一开始,大街上就有敲锣鼓,扭秧歌,准备参加市里的元宵节汇演。扮演“采茶扑蝶”中的蝴蝶,穿着一身天蓝色的绣花衣裤,肩上背一个大大的花蝴蝶,走在秧歌队的最前方中间,两边是身穿红色、粉色衣裤,手举花篮的采茶女。或是摆旱船、或是扮一个牵毛驴送新媳妇回门的新郎官。或是二狗摔跤,大头娃娃,猪八戒背媳妇。一直到初五。初五也叫"破五",这天的习俗活动是"送穷",而对商家来说,这天商家开业。家家早晨放鞭炮,吃破五饺子。 r$94J'_  
U`:lAG  
??正月的活动一直到十五,才渐渐平静,开学的开学,上班的上班,那时候天冷,真的很冷。“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在这个季节去外面走一圈,头发是白的、眉毛是白的、哈出的热气也是白的。冰冷的世界包裹着一片白色,“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那便是进入了一个图画的天地。,可是扭起来还会微微出汗呢!,从腊月直到正月半,足足一个半月的锣鼓声,这声音单调,却打动到咱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坎上! ?`za-+<r<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P>.Y)$`r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8-12-31
记得那是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家里实在太穷,喃娘大年三十包里饺子是皮毛厂里卖里腥油铙里油渣包里,哪个味到死也忘不了!
现实用真名说假话网络用假名说真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8-12-31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8-12-31
世界上最长的节日就是中国的阴历年了,好象昨天的事,又好象很久很久了,回想过去再看看现在的生活,反正我是知足了!
现实用真名说假话网络用假名说真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8-12-31
感谢版主加亮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8-12-31
其实年还是原来的年,只不过是不断长大的我们的心越来越不容易满足。。。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8-12-31
引用第3楼大地种子于2008-12-30 19:59发表的  : +l?ro[#6&.  
小时候过年最喜欢到村里戏园子里看戏。尽管戏情当时不大懂,也听不太清楚 可只要有戏演 就去凑热闹。那时候看过 白蛇转 陈州放粮  狸猫换太子 丁曾扫雪 铡美案 打鱼杀家 失控斩  济公传等等。现在想起来 还历历在目。小时候过年真好。尽管穷 但快乐。 73z|'0.  
s^?sJUj  
AB &wn>q  
^YJ^+:D(  
7(g&z%  
^RyTK|SQ  
嗯,那是挺久了吧?爷爷,奶奶,最喜欢看戏了,,,,,,,,,,,,,,,,,,,,,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8-12-31
引用第2楼果果~于2008-12-30 18:32发表的  : PW//8lsR  
那个时侯年味儿很浓,一放寒假,就开始数着天盼过年,盼着吃爸爸炸的丸子,盼着看妈妈买回来的年画,更盼着大人们发的压岁钱,虽然我都是上交给妈妈的,但是能在自己兜里揣两天也是很美的事情。最重要过年大家都能放很长时间的假,什么事情都没有,除了吃好吃的就是串门玩。一家人都能在一起,很是热闹。现在越是过年大家越是应酬多,过年越来越不被期盼,越不被期盼,年味儿越不浓,越没年味儿,越不被期盼....... 5m7Ax] \  
IS 9q 5/]  
lvJ{=~u  
F4< 2.V)#-  
6ym)F!t8l  
所以年会越来越成为人们的记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您的回内容复代表了您的品质,文明回复,做文明辛集人。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