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抵抗”——86年过去了,这三个字,仍然是中国人心头一根无法拔除的刺,仍然是史书中一页洇满了屈辱的纸。 <2fgao&-n
N|
在86年前的那个晚上,那么多年轻力壮的中国士兵,就那么直挺挺地躺在军营的床上,枪*支弹*药就在不远处,但他们就那么躺着,任由日军士兵冲进来,用刺刀一个个捅死他们……他们接到的命令是:“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在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 ?%i~~hfH#N
yo!Y%9
这哪是为国牺牲?他们用毫无价值、充满耻辱的死亡,在中外战争史上堆砌成了一个罕见的“弱”字。 ze#r/j;sw
kuo!}QFL
这个“弱”,不仅仅是当时相比日本而言,中国综合国力上的弱,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孱弱,这是中国人历史上空前的精神孱弱,中国人的血性,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在这一个晚上,以及接下来的日子,沉沦到了历史最低谷。 e#|YROHf
Kr@6m80E5
谁都无法否认:当年“九一八”之夜,东北军并非不能一战,如果奋起反抗,历史走向,完全不同。当时中国在东北地区有17个步兵旅,3个骑兵旅,1个步兵师,共20多万人。另外,在平津地区还有东北军11万精锐部队,随时可以调用。事变发生的当天夜里,驻扎在北大营的独立第7旅,是东北军战斗力最强的一支劲旅。 *f3?0w
=$F<Ac;&
当时日军有多少?在东北,日本人只有两个旅团和6个守备大队,大约一万人左右。即便算上在东北的日本警察、退伍军人和驻扎在朝鲜的两个日本师团,也不过两万余人,中国军队占绝对优势。武器装备,中国军人也绝对不差,当时东北军是中国军队中装备最好的。不战而溃后,日军仅在沈阳的兵工厂和军火仓库中,就缴获了东北军飞机262架,大炮250门,炮弹10万发,迫击炮600门,迫击炮弹40万发,步枪15万枝,子弹300万发…… 3V0^v
/zIUYY
就是因为“不抵抗”,北大营逾万人的精锐部队,居然被500多人的日军击溃。到了9月19日上午8时,日军几乎未受到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领,东北军主力撤向锦州。东北各地的中国军队,除个别怒而反抗外,仍然“不抵抗”,还有的变节投敌。旋即,锦州沦陷,哈尔滨沦陷……日军占领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接着,东北军又丢了热河,这也是一场屈辱到让人不堪回首的失败:听说日军进攻,防守热河的汤玉麟立刻动员全军二百多辆军车,搬运鸦片私产,力求完脱。结果汤部溃不成军,日军仅以128名骑兵为先锋,轻取热河省会承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