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期,武器装备十分简陋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却逆向而上,杀向敌后。敌占区的广大民众,急切地盼望有人来组织和领导他们保家卫国。在共产党那里,他们看到了希望,各种抗日武装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p
8Hv7*
][qA@3^Tw
就以冀中根据地的开辟为例。37年10月,共产党员吕正操率领的原东北军53军388旅691团,拒绝与大部队一起往南长途竞逃,在晋县改称人民自卫军誓师抗日。他们与共产党保属特委组织的河北游击军互相配合,在半年中控制了整个冀中平原,建立了38个县的抗日政权。38年4月,人民自卫军和河北游击军一起粉碎了日军的第一次扫荡,在冀中打开了抗日的新局面。 AG%es0D[H
4qR Q,g{$T
再看地方政府,晋东北18个县的县长大多逃之夭夭,留下了五台县宋劭文和盂县胡仁奎两位县长,与共产党合作,参加了晋察冀边区的创建工作。 "Ksd9,J\b
oqo8{hrdHk
到38年10月,八路军在敌后创建了晋察冀、晋冀鲁豫、晋西北、山东等抗日根据地,形成了广阔的敌后战场。八路军从改编时的4万多人发展到15万多人,成为华北抗战的中坚。新四军也开辟了苏南和华中抗日根据地,从开始时的1万人发展到2万5千人。到38年底,与八路军和新四军作战的日军已经达到40多万,占侵华日军总数68万(东北地区除外)的58%,敌后根据地逐渐成为了抗日的主战场。 !m5\w>
由于正面战场的抵抗和敌后战场的开辟,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的美梦。38年10月武汉、广州沦陷后,日军被迫停止了战略进攻,转而将主要力量用于敌后,对付共产党的抗日武装。自38年11月到39年7月的9个月中,日军在8个月中以85%的兵力对敌后根据地进行扫荡,仅以1个月的时间用15%的兵力对国民党正面战场作局部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