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格言
爱 国
JFkx=![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E7\pc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0^d<@\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JfL7%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H9zd\wc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o
RmA\R*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LZJFp@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GIS,EwA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K.Wni#m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_( QW2m?K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A=~aQot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M$$%G(4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vFY
qoCn 明 志
E7<l^/<2S+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Bpu-R&T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Ud#xgs'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GDf*
ox[ 16.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b2xWzpG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vU#>3[aC 1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Xw16
2/:h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E6?0/" 20.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T9>,Mx%D[ 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a{.-qp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4Ub7T=LG 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C
JK9*Z 持 节
raR=k!3i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J;(K~>?m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7?uIl9Vk>(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F]RZP/D`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w:~vfdJ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SU. $bsu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Ou|kb61zg 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s}4k^NGFJ 31.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uPb. uG 32.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o
;48uV^ 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e"Tr0k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v\=k[oOu
35.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3_J({ 3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dZCjg0cx 3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lt?!.ZH 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iW[%|ddk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xiè)《题画"竹石》
:4Y5 自 强
_6aI>b#yL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R{9G$b1Due 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nM]eUAP 4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B\~(:(OPM] 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CS,v)4,nH 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7v`~;}5 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8cn<+"b 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4y,pzQ8a 46.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U@}P]'`'f 4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T4;gF6(0] 4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mS0]/AV/ 49.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78IY&q:v&0 5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7aHP;X~0 5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 YLpC^& 诚 信
[q|8.>sB 52.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d(, M 5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w6AG:u 54.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Z3 dI
B`@ 55.轻诺必寡信。——《老子》第63章 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xr^fP~V|)0 5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H_u%e*W 5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hz-^9U 5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gjB(Pwx 59.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h9&0"LHr 60.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果:果断
0.^67' 61.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T^2o'_: 知 耻
7K24sHw;% 62.记己有耻。——《论语"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q9nQ/]rkHF 63.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SN/fY 6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
MX|@x~9W 65.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知羞耻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