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f;fdzjk8K
吃饱了没事儿干,总喜欢琢磨咱们辛集方言,琢磨得多了,就产生了探求这些方言词语的想法,进而又想把琢磨过的东西整理出来。起初想把题目写成“释说辛语”,后来觉得还是“试说辛语”好一些,毕竟咱水平有限,根本就无法跟语言文字学沾边儿,完全是瞎琢磨,只能作为茶余饭后闲谈的东西。也欢迎乡亲们一块儿来琢磨。 qQL]3qP
&7gL&AY8
前面两个部分说了脑袋上和身体上的零件,这一部分该说心理活动了,因为心理活动是支配身体动作的前提。 9/La_:K
]["=K!la:
7<'4WHi;@s
“草鸡”和“草鸡毛” >x$eKN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草鸡”这个词,其第三个义项是比喻软弱或胆小畏缩。方言应属冀鲁官话。辛集方言也这样说,而且增加了动词义项,意思是“怕”。例如:“他没什么了不起的,你嫑草鸡他。”“甭看俺瘦,干起活儿来不草鸡你!” 5>o<!0g
“草鸡毛”在江淮官话里是“急性子而没有成算”的意思,而辛集方言的“草鸡毛”却是个名词,指称软弱胆小的人。这个名词比形容词或动词“草鸡”用得更加夸张。本来“草鸡”就已经够“草鸡”的了,“草鸡毛”,那还不比“草鸡”更“草鸡”? {95z\UE}
2E@ !
怵见 hH=H/L_Z
“打一回招长虫给咬住咾,十年都怵见井绳。”这句辛集话翻译过来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现代汉语词典》中,“怵”表示害怕;恐惧。《说文》:怵,恐也。辛集方言给“怵”加上了“见”字,大概是说一见到某种事物就害怕,或者根本就不敢见,一想起来就怕,有人怵见长虫,有人怵见打针,这就纯粹是心理作用了。 |C MKY
y093-
呲愣 wZ^7#yX>
这个词和“草鸡”、“怵见”的含义非常相似,也是表示害怕、心虚。如果说稍有不同的话,“呲愣”常常含有“畏惧”的意思,表示对某件事有畏难情绪。比如:“我可呲愣上高处哩。”(不敢登高,大概有恐高症)“我可呲愣干这活儿哩。”(被困难吓倒了)等等。 Q%x |
这个词解释起来很难,因为不知原意是什么。猜想大概应该跟“跐”有关系。“跐”的意思是“脚下滑动”,脚下一滑就经常会摔倒,那么心里的“跐”也许是同样的感觉,事情还没有进行,心底先发虚,“跐楞”一下就滑倒了。 >9h@Dj[|!
3A~53W$M
呲咕啦 8SG*7[T7
“呲咕啦”表示孤独,寂寞,无聊。例如:“一个人在屋里呆着,觉得怪呲咕啦。” n'dxa<F2|
这个词是怎么来的,难以考证,甚至难以猜测。首先,“呲”这个字,是由表示孤独可怜的“凄”变来的?但是语音变化规律与辛集方言不符;或者,也是由“跐”变来的?因为孤独的时候常会感到心虚、害怕。但是这样解释也很牵强。还有后边的“咕啦”是什么意思?是表示语气的助词,还是应该写成“孤啦”来共同表达词义?尽管来源不明,反正一说这个词,就能表达出那种孤独寂寞的感觉。 xj1FCT2
Pk94O
结记 ]
i}3`e?
“结记”就是“惦记”,例如:“他老是结记着这事儿。”“嫑结记我,我没事儿!” 3I rmDT
古人结绳记事,什么事情怕忘了,先在绳子上挽个疙瘩便于以后提醒自己。“结记”一词莫非就是这么来的?看来,方言真可称得上是源远流长啊!其实,“结记”其实应该是在心里打个结记挂着,也叫“心结”,反映的是心理活动。引伸含义为“小心,留神,提防”,例如:“出门儿结记着点儿,别出事儿。” K1vm
[Ne
有本小说叫《心有千千结》,那心里结记的事儿可真够多的。古人如果把绳子上打这么多结,恐怕早就记不清是些什么事儿了。 ^t|CD|,K_O
E0g`
xf6c
虑徐 *2$I,
~(P
冀鲁官话,井陉和晋语区说成“吕觑”,意思是注意、留神。辛集发音是“虑徐”,含义也有所扩展,除了“注意、留神”之外,也表示记忆中对某种事物的印象,相当于“记得……”“好像是……”。例如:“你还虑徐咱们前年装修房子花了多少钱呗?”“我怎么不虑徐你把钱还给我?”这个词的来源难以考证,或许写成“缕绪”更容易解释辛集方言中表示思考的意思,就是从记忆中的千丝万缕寻找到头绪。 _~^JRC[q
至于“注意、留神”的意思,辛集方言多用作否定说法,就是“不虑徐”,表示“冷不防,不注意”。例如:“打他个不虑徐。”意思就是“攻其不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