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e`pGoW
新华视点)你的信用卡个人信息“只花5毛钱就能在网上买到”? ~DJ/sY2/
WV8<gx`Q
DgdW.Kj|IL
--银行信用卡信息泄露调查 b ,cvQD
Kz%wMyZ:g
L$b9|j7
新华网北京1月11日电(记者杜放、罗政)我国已发行超过4亿张信用卡,每年通过信用卡交易的资金总额超过13万亿元。在多数人看来,关涉“钱袋子”的信用卡象征着安全、私密,用户隐私信息也会受到严密的保护。 4_mh
r[gV`khka
y>G{GQ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银行信用卡客户数据泄露现象颇为严重,一条条包括姓名、电话、地址、工作单位、开户行等完整隐私的信用卡开户数据,在网络上形同“赶集”公开贩卖。而种种例外条款、免责规定,往往让消费者问责无门。 +q4T];<
S2*:]pYf}
'.iUv#j4Sh
5毛钱能买新办卡个人信息 旧数据“2000元10万条 8ZN J}
!B\\:k]aO^
MT9a 1 >
根据上海某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销售人员提供的线索,记者近日使用QQ群查找功能,搜索“电话销售”这一关键词,找到约200个有“数据交流”功能的QQ群。搜索“银行数据”,参与人数多达数百人、交易活跃的群至少有30个。据介绍,这些正是信用卡信息交易的“黑市”。 G67BQG\av
R+m{nO~r
iz'8P-]K>
在其中一个名为“电话销售数据货源”的QQ交流群,记者以求购者身份,很快就从一位卖家处获得了“供试用验真”的银行信用卡客户数据。在这份数据中,工农中建交等多家商业银行的200名客户信息均在列,包括持卡人姓名、移动电话以及家庭住址、开户银行。 0QGl'u{F
cq 0jM;@d
*) wp
这些隐私信息是否真实有效?记者拨打了其中一位安徽省合肥市的持卡人盛某某的电话,经其确认,自己确是在交通银行安徽分行某营业部申请办理了太平洋信用卡。而家住合肥市蜀山区某街道、在该市旅游局工作的其他信息,也与其本人提供的身份证明相符。经一一致电确认,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数十位持卡人也表示,已泄露的客户信息真实有效。 ]8mBFr5E9
H`y- "L8q
%:??QD*
记者调查发现,在微信及一些电子商务平台,“电话销售交流圈”“销售行业资料群”也大量存在。多位“信息贩子”均表示,可以“按地区定制,先试用后付款”。此外,根据个人信息“品质”的不同,价格也分为“三六九等”,每条价格从2分钱到5元钱不等。 D1w_Vpz
wy^>i$TC
:>,d$f^tqE
例如,最新信用卡开户数据按照0.5元一条出售;已经出售过一次的二手数据,可以便宜到0.35元每条;部分高端客户如金卡、白金卡持卡人信息每条售价则高达5元。借助网络聊天、支付工具,买家从下单到得到这些信息,交易全程仅需数分钟。 MB#%k#z`B
M6e"4Gh
53L)+\7w
一名自称河北籍的微信群卖家表示,这些信息的主要购买者是贵金属、信托等理财机构的电话销售人员。仅他所在的群,每天有400多人商洽买卖。“越是没怎么被打过的电话信息价格越高,最便宜的一份2000元10万条,算下来每条数据只要2分钱。” H1l'\
+|}~6`
TqlUe@E
银行“内鬼”倒卖 合作公司信息“共享”
&pCKz[Yf+
+@!
9&5SA
^WeT3b q
消费者申办信用卡,商业银行掌握了数亿持卡人的身份证明、电话、住址等信息。根据《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商业银行未经客户授权,不得将客户相关信息用于本行信用卡业务以外的其他用途。 /
g&mDYV|
!XFN/-Q ,
I@hC$o
记者调查发现,种种规定屡成“一纸空文”,导致大量客户信息被泄露: i->sw#
FSM~Rl
HP7Ec
--银行“内鬼”倒卖。知情人士介绍,每条个人信息被提交给银行后,要经过支行、分行、信用卡中心等多个环节,经手人员众多。据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通报,已于2013年被判处有期徒刑的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原职员余某,就曾将掌握的600余份客户信息出售,其中包括客户办卡时留存的工资证明、身份证明。 ,^+3AT
=v_ju;C=
g~cWBr%>
在上海司法机关近年查获的买卖客户信息案件中,工行、农行下属支行员工也曾成为出售资料的源头。 q)P<lKi
%|;^[^7+}t
$/D@=Pkc
--银行转手给“合作公司”。一些信息贩子透露,有相当部分的信息并非银行直接泄露,而来自与银行有合作关系的企业。 WaHTzIa
[
_
pJU~8
m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