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一名背书包的小学生经过,周盼的目光一直追随着
用起大扫帚 小女孩手脚并上
6时40分,天色依旧灰暗。在昏黄的路灯下,张新巧母女的身影一前一后印在马路上。前面是张新巧拿着大扫帚清扫垃圾,后面则是周盼在一铁锹一铁锹清理,将垃圾装到清洁车上。
“嘿!”铁锹的把手周盼已经握到了最下端,但依然要喊上一声,为自己“加力”才能把垃圾送到车里。
碰到实在端不动的垃圾,周盼便打开清洁车的尾挡往里放。“我不愿意这样,风一吹,垃圾老跑。”说完话,周盼注意了下自己的新皮鞋,用手来回抹了抹。
东华路是一段狭长的小街,街边商户、摊贩众多,废塑料袋、废纸到处都是。风一吹过,几个废塑料袋从远处“跑”到了母女俩刚清扫干净的路面上。周盼追过去,将几个废塑料袋紧紧地攥了回来,又狠狠地扔进了清洁车里。
“小盼,一会儿还会有的,追它干啥?”一名打开商店大门的店主喊道。“有人骑着电动车来检查,要罚妈妈钱。”周盼说。远处的张新巧听到笑了,低低地喊了一声“小大人”。
扫了一会儿,在一段垃圾不太多的地段,母女二人交换了下“角色”。周盼拿起了大扫帚在前面一下下地扫起来,张新巧则负责装车。大扫帚几乎与周盼一样“高”,但周盼使用起来并不困难,实在扫不动的地方,周盼则用脚推着扫把“前进”。推完,她总忘不了抹抹自己的新皮鞋。
背书包小学生好奇地看周盼
张新巧负责清洁的地段包括辛集市辛集镇第二小学附近。11日7时,上班、上学的人们开始奔向各自的地点。当张新巧母女扫到学校附近时,已经有不少小学生前来。张新巧说,周盼读过一段时间“育红班”,就在这所小学。
一个个背着书包的小学生不时好奇地看周盼,周盼偶尔也盯着背着书包的同龄人看。
8时许,母女二人的清扫工作结束,回家。张新巧的家是一间十平方米的破旧屋子,隔开了两间。屋里很暗,简单的只有一张木茶几、木沙发与床,但锅碗瓢盆却堆得满地都是。屋里没有暖气,一个小炉子不时发出刺鼻的气味。没有电,张新巧说,已经半年没交电费了,“能交得起,(但晚上)七点多就睡了,用不着。”
周盼开心地与家里的小狗玩了起来。小狗叫黑豆,张新巧说,这是邻居半年前送给周盼的,很快便成了周盼惟一的“朋友”。张新巧说,没有同龄人愿意与周盼玩耍,周盼也从不去找同龄人玩。
■《辛集“最小环卫工”感动网友》追踪
张新巧母女去附近废品站帮忙装货挣了30元钱,“能拿一点是一点。”13时后,她们还得继续去清扫马路。
最新进展
小女孩要再次去上学了
11日,张新巧的妹妹说,张新巧因为婚姻不幸福,偶尔会出现精神不十分稳定的情况,处理问题比较极端。
张新巧的妹妹称,周盼的确上过一段时间的学,但把周盼当成惟一依靠的张新巧在周盼退园后便没有再让女儿去上学。
“也有孩子不想上的原因。”张新巧的妹妹称,家人也曾多次劝过,但一直没有说通张新巧与周盼,便没有再过问这个问题。
本报11日报道此事后,引起很多读者的关注。
一位姓郭的先生通过本报24小时新闻热线83830000联系到记者,与张新巧母女通了电话。郭先生希望张新巧能同意周盼去读书,并鼓励周盼好好学习。
经过读者与亲友的劝说,11日,张新巧终于同意再将周盼送进校园。
周盼迫不及待地要求去买书包。11日下午,张新巧带周盼买了书包、写字本、笔等文具,还特地为周盼购买了一双加厚的新鞋子。
面对背上新书包的周盼,张新巧再次叹气,“以后你去上学,妈妈就不会再感觉亏欠了。”
清扫公司将为女孩母亲调岗
11日,本报报道周盼与母亲一起扫马路的事情后,当日下午,张新巧所在的清扫公司便联系了她,决定为她调整工作岗位,同时提前支付了她的七百元工资。
据了解,张新巧负责清扫的路段是一家私人清扫公司从辛集市环卫处手里承包的。公司负责人谢女士表示,她一直十分关心张新巧母女,经常告诉她不要一大早就带着周盼上班,容易冻坏孩子。得知本报报道后,她决定为张新巧调换一个不用早起、清扫量较小的岗位。
11日,本报报道也在网上引起了强烈关注,全国各地的网友纷纷在网上发帖,对周盼表示了关心。此外,一些热心读者还向本报打来电话,表示愿意对张新巧母女进行资助。■文/本报记者任利■摄/本报记者崔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