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那里的村,那里的人(思念家乡)
ligen发表于 2008-08-12 11:20
我的家乡河北省辛集市,地处肥沃、富饶的华北平原,属黄河流域,是中国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北有北京山顶洞人文明,南有半坡文化,而我的家乡正处在两者之间,两种文化兼而有之。
夏商周时代,黄河流域出现了比较繁华的市镇。战国时,辛集一带属赵国(辛集距赵国的都城邯郸很近)。辛集市原称为束鹿县,“束鹿”二字的来源与韩信有关。汉朝齐王韩信在其封地打猎,追逐一神鹿至辛集一带才将其生擒。为纪念这次打猎的收获,便将生擒神鹿的地方更名为“束鹿”(束即缚的意思)。辛集一带距在北方生存的游牧民族较近,在各个朝代,无论是因为战乱,还是统治者政策,辛集一带人民与北方少数民族交流频繁,民族融合,文化丰富多彩。辛集享有“中国皮都”的美誉。这个称呼很早就有的,可以看出辛集一带受北方游牧民族影响之深。河北省虽处平原,但在明朝以前,除少数城市外,却人烟稀少,土地尚未开发。明朝朱棣登上皇位后,推行“东进垦荒”的政策,从今山西一带向河北一带迁来大量人口(我的家族就是在这时由山西洪桐迁来的),开垦土地,发展农业生产。北京自古至今都是我国的大都市,经济、文化高度发达,而辛集距其仅四百多公里,受其影响较大。
我家乡的历史可追溯至汉朝(个人观点,未经考证),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各地频繁交流,不仅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还兼有北部和西部的文化特点。因此,那里的村庄,那里的人们,也是中国式的传统。
我家族居住的恒邱村,在辛集市的南部,村庄约有五百年的历史,人口一千二百左右。整个村庄的人就是一个大家族,因为村里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姓李,不像其他村庄有几个大姓、几个大家族,这也就使得村子更多的保留了传统的东西。从上空看去,整个村庄就像一条巨大的鲤鱼,。这个形态早在建村时就形成了,虽然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无论是战乱、自然灾害,大屋拆了又建,街道弯了、直了,却仍未改变鲤鱼形态。或许,正是这条鲤鱼给村里人带来了稳定的生活,庇佑着村里人世代平安。
黄土养活了恒邱村人,西有黄土高原,南有黄河,黄色成为了华北平原人的代表色。在黄土上生长的小麦是金黄的,玉米是金黄的,谷子是金黄的,大豆是金黄的……这些五谷养育的人能不是黄肤色的吗?中原人的黄色皮肤,没有南方人的白皙细嫩,那样显得娇惯;没有北方人黝黑强壮,那样显得粗鲁野蛮。只有黄色,能代表华北人本色!只有黄色,才是中华民族人的本色!黄色,有他的朴实,勤劳,诚实,善良。(这都是中国式农民的代名词)
村里人朴实。朴实不仅表现在外表上,更体现在心灵之美。村里人衣着朴实或许你回这样想:农村人收入不高,不会买很华丽、奢侈的衣物,并且这些衣服也不适合干农活。那么,农村人心灵朴实则是其最本质的体现;村里人勤劳,只有勤劳才能养活自己。农民从不依靠别人,只要有黄土 ,有锄头,他们就能生产出粮食,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城市人口。勤劳的人是乐于奉献的。村里人诚实、善良,不会像都市人那样勾心斗角,只会勤勤恳恳地做事。农村人的朴实、勤劳、诚实、善良,就体现在他们世代守侯着祖先开垦的土地,老老实实耕作,从没有过非分之想。一个村庄就像是一个世外桃源,与世无争,过着顺心而有平凡的日子。平静就是农村人人的生活。
然而,改革开放后,村里人的生活不平静了。村里人开始有了“非分之想”,他们不老实了,心野了。有些人离开了世代劳作的黄土地,走进了都市,为城市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村里出了几个大学生,在外面有了优越的工作,但他们没有忘记村子。每次回村子,都会给村子的发展提出建议,帮村子招商引资、建工厂,或者把村里人带进城市开始新的生活,享受新中国发展的成果。这也表现出,农村虽然落后,农村人虽然朴实,但是农村人并不愚昧!
介绍完家乡的人,再来谈谈家乡的农业。河北省一带日均温为+12.5℃左右,属湿润、半湿润气候,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棉花等作物为主,水果主要有苹果、梨、桃、李、葡萄等。这里种植农作物是一年两季,人们是很忙的,只有在春节前后的一个多月时间才清闲,能够好好地休息一段时间了。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收获是农民一年辛勤劳作的结束。然而,在我的家乡却不是这样的,秋末播种小麦才是农民一年繁忙工作的结束。11月初,人们播种下小麦,就不再忙碌了。冬天,人们不会在家里闲着,准备开春后用的种子,对农机具进行检修,修建果树等。这些工作虽然不累,但仍有必要去做。正月十五过后,人们开始忙碌了,整理土地准备播种棉花、花生等农作物,为果树浇水、施肥,早出晚归的生活伴随至秋末。农民天生就有勤劳的性格,恒邱村人也不例外。农闲时,养些羊、兔、鸡等,一方面可以挣些钱,以补贴家用;另一方面,可以打发农闲时间。农民是受劳动惯性的影响吧,无论如何也闲不住。
村子里的房屋,不是南方的木屋竹楼,不是北方的蒙古包,也不是黄土高原的窑洞。这里的房屋是用土坯砌起来的平房,冬暖夏凉。人们睡的不
下一页 (1/2)
回帖(22):
22楼:
21楼: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20楼:谢谢老乡的 支持!!!

全部回帖(22)»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